外交部:在氣候變化和新能源產業方面 中歐合作空間巨大
4月26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道,彼得斯堡氣候對話會議日前在德國柏林舉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開幕式上說,強烈敦促那些有能力的國家,特別是20國集團中那些排放最多的國家加入我們的努力。報道說,此次會議各國將圍繞新的全球氣候融資目標進行磋商,德國外長呼籲中國等國爲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變投入更多資金,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我們注意到相關的報道,也注意到貝爾伯克外長還表示,德國和歐洲需要在氣候問題上與中國合作,並認爲生產清潔技術的競賽對綠色轉型是積極的,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氣候治理應該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等國際社會早已達成共識的原則。發達國家具有率先開展氣候行動的歷史責任和現實能力,應當切實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下的相關義務。
汪文斌指出,作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直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我們不僅提前超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承諾將用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還積極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貢獻。據報道,2022年中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爲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合計減排28.3億噸,約佔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但令人遺憾的是,近期歐盟接連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風電設備等採取發起反補貼調查等貿易救濟措施,發出保護主義的負面信號,歐方不能一邊要求中方爲應對氣變做貢獻,一邊又打壓中國的新能源產業。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不僅會傷害歐盟自身,也將破壞全球應對氣變的努力。
汪文斌強調,無論是應對氣候變化,還是開展新能源產業合作,中歐都擁有巨大的合作空間,雙方應當也完全可以做夥伴,給中歐和世界帶來雙贏多贏。我們希望歐方不要出臺針對中國新能源產品的歧視性政策,避免導致雙輸多輸的局面。
(總檯央視記者 吳汶倩 趙晶)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