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能源扶貧入了戶 照亮羣衆小康路

“光伏扶貧政策真是好,‘藍板板’成了‘金罐罐’。”明媚陽光下,甘肅省瓜州縣新堡村脫貧戶孫永紅家屋頂的光伏板熠熠生輝,這些光伏板除了提供電力外,每年還能帶來3000多元收入。新堡村黨總支書記陳興林說:“自從建了光伏扶貧電站村裡修路架橋、設立公益崗位等資金保障更足了。”

一根根電線凌空飛架、一塊塊光伏板錯落有致……黨的十八大以來,能源領域發揮行業優勢,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高質量推進能源扶貧,從大別山區到秦巴腹地,從雪域高原到黃土高原,光伏扶貧惠及415萬貧困戶,脫貧地區重大能源項目累計投資超過2.7萬億元,助力脫貧地區快速發展,照亮脫貧羣衆小康路。

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照亮幸福新生活

“再也不用靠油燈照明瞭!通電以後,我家用上了電視,更容易瞭解外面的世界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果芒村脫貧戶才桑記得,2015年12月23日村裡正式通電,鄉親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彩。

“十三五”時期,我國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從“無電”到“有電”,從“用上電”到“用好電”,貧困地區用電條件大幅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通上穩定大網電,生活真是變了樣!”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馬爾洋鄉迭村的古麗其熱用電飯鍋燜下飯,打開冰箱,準備做菜,“我們買菜路遠,過去電壓不穩,冰箱成了擺設,現在一次買一週的量存在冰箱裡,方便又新鮮。”

像古麗其熱一樣,越來越多的脫貧羣衆用電磁爐、電飯鍋替代了柴和煤,電冰箱、洗衣機保有量和利用率明顯提高。國家電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國網三區三州”電網改造區域新增冰箱7.2萬臺、洗衣機12.7萬臺、電視機21.1萬臺、電炊具26.6萬臺以上。用電量的變化也折射出羣衆生活質量的改善。2020年上半年,國網經營區內“三區三州”地區全社會用電量較2017年同期增長30%以上。

能源結構變化也在改變着脫貧地區的生活方式。“以前燒煤取暖,家裡到處都是灰。如今用上電採暖,暖和乾淨還實惠。”河北省阜平縣炭灰鋪村脫貧戶朱海紅說,“過去養點綠植,總是過不了冬。現在溫度沒問題,屋裡美了,心情也舒暢。”

2017年以來,我國在北方農村地區因地制宜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和可再生能源供暖,在資金安排、能源保障上向貧困地區傾斜。截至目前,清潔取暖率由9%提高到30%以上,重點地區達到71%。

從能源優勢變產業優勢,羣衆增收富口袋

欠發達地區中,不少是風、光等新能源的富集區。據此,能源行業着力產業扶貧,把能源優勢變成“搖錢樹”,有力帶動經濟發展,促進羣衆增收脫貧。

“光伏扶貧電站就是我的‘陽光存摺’,每年都能收到分紅。”山西省吉縣屯裡鎮窯渠村脫貧戶劉海鵬曾因身體癱瘓經濟困難,光伏扶貧讓他手裡有了餘錢。

爲確保光伏扶貧電站建成後穩定運行,國網德州供電公司對光伏扶貧項目開展全程跟蹤服務,及時消除設備隱患,讓“陽光紅利”持續充分釋放。

農光互補、牧光互補、漁光互補,光伏板下種菜養殖,“光伏+產業”蓬勃發展,催生出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在塔拉灘光伏產業園打工養羊,加上分紅,一年能掙3萬多元。”背靠光伏產業園這棵“大樹”,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卜恰鎮西臺村村民馬生建脫了貧。

一個個光伏扶貧電站,成了不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陽光銀行”。目前,全國累計建成2636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惠及近6萬個貧困村、415萬貧困戶,每年僅發電收益就有約180億元。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資產確權給村集體後,平均每個村年均穩定增收20萬元以上。

除了光伏扶貧,能源項目建設也持續發力,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羣衆就業。2012年以來,貧困地區重大能源項目累計投資超過2.7萬億元,其中西部貧困地區輸電通道累計投資3362億元,外送電直接收益超過8600億元;全國貧困地區開工建設了一批大型水電站、現代化煤礦、清潔高效煤電等項目,合計增加就業崗位超過10萬個。

煤制天然氣項目投產,給我們帶來了清潔能源,還讓我端穩了飯碗。”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達達木圖鎮的特列克·吐爾遜在新工廠找到了工作,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從用電難到全流程用電,產業發展有保障

新時代中國的能源發展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根本出發點,也爲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十三五”時期,我國重點推進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以及革命老區的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實施貧困村通動力電工程,讓這些地區產業發展“動力”更足,“造血”功能更強。

村村通動力電,現代農業有了保障。“電閘一拉,清水嘩嘩往地裡流,澆地方便多了!”山東省高唐縣尚官屯村脫貧戶李慶瑞說,過去用柴油機抽水灌溉,一畝地澆一次水至少花25元,現在用通電機井澆地,一畝地花費不到5元。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電網覆蓋範圍內的農村地區機井通動力電涉及農田1.5億畝,每年可爲農民節省灌溉成本100多億元。

動力電是貧困地區發展加工業的重要基礎設施。“通了電,機器設備連軸轉都沒問題,釀酒收入增加了,日子越過越帶勁!”前幾年,貴州省織金縣新化村村民孫凱立申請了扶貧小額貸款,釀起了苞谷酒,缺電成了他增收的一道坎,“加工飼料的設備功率不到2千瓦,白天愣是轉不動,只好白天用人力、半夜開機器,賺不了多少錢。”關鍵時刻,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孫凱立的用電難題迎刃而解,生活也芝麻開花節節高。

有力的電力供應,爲脫貧產業發展提供了穩定支撐。2020年12月,西藏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爲沿線地區帶來了可靠的電力供應。“我們的機械化設備終於派上了大用場!”日土縣加偉雪山農牧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經理格桑尼瑪喜上眉梢。過去電壓不夠,帶不動設備,工人只能手工製作粗羊毛,一斤只賣三塊五;現在用機器加工羊毛被,每件售價近900元。

曾經的能源困境再也不是制約發展的瓶頸,加偉雪山公司還辦起了全流程用電的糌粑和藏香加工廠,“我們的工人人均年收入達到了4萬元。”格桑尼瑪說。

電力足,產業興。國家電網公司數據顯示,2018—2020年,國網經營區內“三區三州”電網建設拉動新增農產品生產加工場所2.5萬處,特色畜牧業及旅遊業年均增收約27億元。2020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農村加工業用電量增長26.57%、鄉鎮企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1.27%,甘孜藏族自治州旅遊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7.73%,脫貧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本報記者冉永平、顧仲陽、丁怡婷、鬱靜嫺、徐馭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