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術-想像未來的自己 超前部署退休生涯
這兩、三個世代的臺灣人,在人生精華時期終日爲生活打拚,力求家人溫飽、工事安定,社會氛圍中,並沒有爲自己「想像未來的生活」。 因此,民國60、70年代的父母親,總是要求子女當國中小老師、參加公務人員考試,或擠進國營事業工作,這些機構/企業較早開始有退休金制度,從職場退出之後還能繼續領取年/月俸,父母們「想像了」爲子女作好未來生活的準備,漸長的子女們在工作上任勞任怨、也錯過了商業市場的賺大錢機會,至少鐵飯碗的退休金制度可以保證,期待「第二個童年」快點到來。
3月也是初春時分,五花四色開滿園,每每陽光天晴,四處花園年長者悠閒品味,和行色匆匆、擦肩趕路的上班族,成了鮮明對比。這些年長者,以退休軍公教人士佔比最多,在疫情之前他們是出國旅遊團的核心主角。還能走得動的人,至少要玩個夠、風景看個爽。不論是在國內景點趴趴走,或一團一團拿着香對拜,說真的,這樣的退休生活太沒有創意。
歐美社會退休族羣的生活,普遍上早早就開始「想像」。少了臺灣捲入戰爭的動盪不安,美英戰後嬰兒潮世代理解自己的生活,終會從混亂中走向安定,更多精英從衆多人口中冒出,他們的前瞻視野倡議民衆要及早「想像未來的生活」,資本主義社會下,能夠依靠的就是自己。
以美國的發展經驗,從大戰之後,有過一至兩個世代經歷沒有退休制度保障的日子,職涯結束時、就是走向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一天。
及至現在主流的401K退休金制度,美國人一樣認爲,「退休是你自己的事,要怎麼做,你應該要爲你自己的未來負責任。」
因此,美國人普遍會在職涯的某些時段,開始設想自己的退休生活,包括金流、生活方式、夥伴朋友、休閒娛樂,烹飪作菜等等。好萊塢電影裡的橋段,如80歲老太太把銀行存款信託,要求仔細安排使用到自己「掛了」的那一天,要剛剛好花完,其實這是真正的場景。
許多外商銀行的全球財富調查,常會出現臺灣的退休族羣和其他市場差異很大,花旗銀行曾經調查過,臺灣民衆退休金準備「開始的時間太晚了」,而且期待退休金足夠的心又太大了,認爲個人的存款若不到臺幣4千萬元,就不要談退休。
渣打集團2021年底公佈的《全球財富預期(Wealthy Expectancy Study)》調查,也發現臺灣富人「關注未來」的程度,落後全球。
渣打銀行表示,比起全球有65%的富人已經開始爲退休進行準備,臺灣卻有46%「尚未開始進行任何退休相關儲蓄或投資」,顯示即使是有錢人,臺灣人的行動與期待之間一樣存在着巨大落差,更不像其他市場那樣關注未來,這樣的結果,代表臺灣人有相當高比例的人正面臨退休準備不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