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走了石化來了光電 國家級溼地何去何從

大城鄉西港村臺六十一線以西、海堤內數十公頃的黃金蜆養殖池,已經「種」上大片光電板。六十二歲陳文首卅年前從北漂的新莊回故鄉照顧長輩更擔心村裡楓港段土地正逐漸「光電化」。記者黃仲裕/攝影

彰化縣大城鄉及芳苑鄉沿海溼地,在國光石化案關鍵環評會議做出「不予開發」和「有條件通過」兩案並陳決議,及馬政府承諾不支持在彰化進行後,看似逃過開發危機,不過近幾年在政黨輪替後,在蔡政府「非核家園」政策下,大城鄉以北這片一萬二千多公頃的海岸溼地,迎來鋪天蓋地的風機和光電場,當地居民擔憂溼地不僅會再度遇到破壞危機,甚至會讓村莊消滅。

芳苑有民衆表示,村莊就在海邊,但岸邊已插了34支陸域風機,規畫再插81支。未來還要在潮間帶裝浮動式光電板,屆時沿海溼地充斥着風機、光電板。海和尚、招潮蟹等溼地生態將有可能會消失。當地有一所海牛學校,透過海牛將遊客帶往潮間帶體驗,近年來成爲當地發展溼地觀光的重要推手。

「人劇團」進駐芳苑,在潮間帶灘地演出「芳苑,我們的故鄉」,這也是去年首次潮間帶劇場演出後,今年人劇團再度與社區民衆合作肢體表演,希望能透過藝術,守護生態與在地文化,成員說出生活的過去與現在,吸引近百名遊客觀賞。團長蔡旻霓知道將有光電板和風機入侵彰化溼地,蔡旻霓想着能爲大自然做些什麼。2022年起,她用自己的表演專業率領劇團駐村,並在潮間帶漢地帶着居民做劇團表演。

大城鄉民陳文首在海堤內有四分地黃金蜆養殖池,每次收成有二千五至三千臺斤,每臺斤平均價格卅五元,原來有穩定收入,但五年多前附近養殖業者陸續將養殖池承租給光電業者,一旦都改種電,經濟活動停擺,屆時就可能會有滅村危機。

彰化縣芳苑鄉最大的雜糧農產品是花生,也是許多農民的生計來源,在潮間帶岸邊有一場破豆大賽,在限時3分鐘內分組比賽,徒手破豆,時間結束後,秤重最重的,拿下比賽的勝利,每組由4到6名民衆組成,體驗農家破豆文化。記者黃仲裕/攝影

民衆在芳苑農民的帶領下體驗農家破豆文化。記者黃仲裕/攝影

在「非核家園」政策下,大城鄉以北這片1萬2000多公頃的海岸溼地,將迎來鋪天蓋地的光電場,居民哀嘆「這樣不僅毀了溼地,還會滅村」。記者黃仲裕/攝影

彰化芳苑發展潮間帶的採蚵與「海牛」觀光,但這幅人與生態環境共好的畫面,恐怕逃不過風機和光電場進逼。記者黃仲裕/攝影

社區劇團的在地素人演員和「人劇團」的團員攜手演出「芳苑,我們的故鄉」二部曲,唱出對芳苑的盼望。這是劇場第二次搬進潮間帶,以大自然爲舞臺,居民要用藝文作爲守護溼地的力量。記者黃仲裕/攝影

農民擔心沿海村裡楓港段土地正逐漸「光電化」,這裡面積更大,近年許多年輕人返鄉種花椰菜、高麗菜、地瓜、養黃金蜆或養鴨,一旦都改種電,整個經濟活動將停擺,「到時西港村就完蛋了,擺明要迫遷青農」。記者黃仲裕/攝影

彰化沿海地區種滿光電板與漁民爭地,土地正逐漸「光電化」,黃金蜆養殖戶擔心,「到時西港村就完蛋了,擺明要迫遷青農」。記者黃仲裕/攝影

濁水溪北岸河堤內的地瓜和花生田裡,農民口耳相傳已規畫插上陸域風機,離民宅僅二、三百公尺,最擔心夜間的低頻噪音。記者黃仲裕/攝影

來自臺北的「人劇團」進駐彰化芳苑,訓練社區民衆肢體表演,並把舞臺搬到潮間帶。記者黃仲裕/攝影

彰化沿海溼地躲過國光石化開發,卻可能逃不過風機進逼。村民說,村莊就在海邊,但岸邊已插了34支陸域風機,規畫再插81支。記者黃仲裕/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