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項目漸次落地 保險系私募股權基金新設數量減少
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在經歷了數年的集中設立小高峰後,保險系私募股權基金的新設數量開始減少。
業界認爲,新設基金減少的主要原因,或與相關基金逐步進入運作期、投資項目漸次落地有關。另外,股權投資市場降溫,也使得新設基金需求有所萎縮。未來,隨着經驗逐漸積累,險資系私募基金及股權投資將迎來平穩發展。
新設私募基金減少
目前,官方暫未發佈保險資管的私募股權基金最新登記和設立情況,但據證券時報記者獲悉,經歷多年增長後,自去年開始,具有保險背景的管理人開始減少私募股權基金新登記。今年前3個月,保險系私募基金管理人僅登記1只私募股權基金,由國壽集團旗下國壽金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登記,基金規模約20億元。
去年,保險系私募基金的登記數量已出現下滑。來自行業的一份數據顯示,2023年保險系私募管理人新登記股權投資基金14只,較2022年減少7只;登記規模527億元,同比下降超五成。這是自2019年有相關數據公佈以來,保險系私募基金的年度登記數量和規模首次同比縮水。
此前,根據保險資管業協會數據,協會登記的保險私募基金數量逐年增長,規模也連續四年達千億元以上。2019年~2022年,各年度登記的私募基金數量分別爲5只、15只、17只、21只,登記規模分別爲1050億元、1339億元、1071億元、1218億元。
從數據上看,不僅私募基金成立數量減少,股權投資計劃登記量也出現減少的趨勢。今年前3個月,保險資管登記股權投資計劃2只,規模3億元,數量、規模均同比減少。這2只新登記的股權計劃,即“建信保險資管—瓔黎藥業股權投資計劃”和“民生通惠—智造1號股權投資計劃”。
投資項目陸續落地
綜合業內人士的分析,新登記私募基金數量減少,原因之一可能在於,過去幾年保險資管接連成立的基金陸續進入投資運作階段,新設立基金的訴求減少。
有市場化私募股權基金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分析,險資系私募基金以投資中後期企業或成熟項目爲主,與天使投資和創投基金相比,可投標的要少得多。因此,理論上一家險資系基金管理人發起成立的基金不會太多。
藉助公開信息,證券時報記者查詢到,保險系私募基金逐漸落地了投資,案例也越來越多。
例如,在保險系基金偏愛的康養領域,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備案成立的太保源申康復股權投資基金(武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投向的標的包括廈門源申康復醫院有限公司、上海源申金邁康復醫院有限公司。大家保險旗下的遠見共創資本2022年登記備案的大家(深圳)健康養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則已投向多個企業,持股比例均爲99.99%,具體包括大家健養(深圳)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大家城心(上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南昌家怡居健康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等。
在科技領域,華泰資產旗下的華泰寶利2022年登記備案的寧波華淳保信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目前已投向臻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芯馳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創新投資管理公司2022年備案的太平(深圳)鄉村振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則已投向位於甘肅省隴南市的兩當縣太平助農銷售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爲47%。
另外,保險資金還通過股權投資計劃參與投資股權基金。近日,人保資本與菜鳥物流攜手共同設立倉儲物流股權投資基金,即嘉興保倉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該基金聚焦投資於長三角、京津冀等經濟圈多處高標準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基金投資總資產規模約30億元,人保資本爲基石投資之外,另一險資機構太平資本也參與投資。這2家險資機構分別通過“人保資本—菜鳥物流高標倉股權投資計劃”、“太平資本—菜鳥網絡高標倉股權投資計劃”進行投資,兩個股權計劃均於2023年11月8日在保險資管協會完成登記,今年正式提款投資。
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一位保險資管金融市場部負責人表示,保險資管公司的股權計劃設立也出現過小高峰,部分公司在積極嘗試後也遇到了“交學費”的情況,整體會更趨理性。私募股權基金也類似,“股”的特性與險資擅長的固收投資有天然差異,仍需要摸索。另外,股權投資環境已變得越來越不易,保險資管在逐漸積累經驗,尋找適合自身的領域和投資機遇。
有業界人士此前表示,從定位來說,保險私募管理人作爲專業的股權投資平臺,肩負着培育與提升保險行業整體的股權投資能力、服務戰略發展等多重功能。從公開信息可以看出,保險系私募基金的投向主要是健康養老、新能源、科創、基礎設施等領域。
從目前的保險業看,頭部機構基本都已成立股權投資平臺或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部分公司旗下相關股權平臺還不止一家,自建團隊是主要方式,並已具備一定經驗和實力。
平安資管總經理助理蘇天鵬去年12月在行業論壇上表示,保險資管公司在股權投資計劃、保險私募股權基金方面,要創新投資模式,全面支持新興產業。他建議依託股權投資計劃、保險私募股權基金等產品,進一步發展夾層股權投資、Pre-REITs投資、長期戰略投資等業務模式,通過加大金融供給和產品創新力度,有效支持新能源、半導體、新能源汽車、養老產業等新興產業的權益性融資需求。
保險資管業協會此前調研的信息顯示,保險私募深刻理解保險資金需求,可根據保險資金管理要求及投資偏好提供定製服務,避開與普遍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化私募基金的同質化競爭,在現金流穩定、確定性強、資金規模大的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及醫養健等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和主導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