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青春沒有售價,夜騎開封拿下——城市夜騎出圈的思考
導讀
近日,“鄭州大學生組團夜騎開封”備受關注。大學生們沿鄭開大道一路向東,騎行50多公里抵達“八朝古都”開封,體驗了一夜“東京夢華”的奇妙之旅。這股青春與活力爲開封帶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機遇,但也廣受爭議。帶着對爭議的思考,筆者從城市規劃與城市治理的角度思考騎行背後的邏輯。
本文字數:3568字
閱讀時間:11分鐘
作 者
許麗君,瀋陽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博士生
鄭開大道非機動車道的騎行的人(攝影©王經)
1
欲買桂花同載酒,
終不似,少年遊
11月1日晚上, 6000單車夜襲東京汴梁,讓凌晨4點的鄭開大道堵車,這一消息第二天就衝上了各大平臺的熱搜榜。而到了11月8日的晚上,騎行更是到了高潮,全國的大學生,以及“80後、90後”大學生,也紛紛加入夜騎開封的行列,預計參與人數突破10萬人。住在開封鼓樓附近的居民,早晨睡醒一拉窗簾全都嚇了一跳,一夜之間大街上停滿了共享單車。
實際上,這股“夜騎開封”的熱潮源於今年6月18日。當時,四名鄭州大學生爲了吃開封灌湯包,在晚上7點騎共享單車出發,歷時三個多小時抵達開封。當鄭州大學生夜騎開封上了熱搜,一句“青春沒有售價,夜騎開封拿下”,徹底讓教育局和文旅局都慌了。超過50公里的夜騎路程,不僅是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檢測、毅力的挑戰,也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比如共享單車是否適合長途騎行、沿途路況怎樣、燈光照明是否齊全,以及夜騎對城市原有的交通和生活秩序造成的影響等等。
爲了保障安全,11月8日晚,鄭開大道上有多名交警和警察分路段執勤,還有藍天救援隊、救護車,以及各大商家和羣衆自行設置的補給點。當大學生們大聲唱出“讓我們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青春的記憶又回來了,讓人想起那句“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交警爲夜騎大學生護航(攝影©王經)
但這樣舉社會之力的後勤保障不可能次次出現。11月9日下午,鄭州和開封相繼發佈《交通管制通告》:決定自2024年11月9日16時至10日12時,對鄭開大道鄭州段非機動車道實行禁行措施。旨在清理非機動車道的共享單車,部分景點也恢復了預約限流機制。11月9日,美團、哈羅、青桔三大單車平臺發佈騎行倡議書,呼籲大家選擇公共交通、謹慎出行。
左右滑動查看三大單車平臺發佈倡議(來源:單車平臺微信公衆號)
2
夜騎背後的邏輯:
鄭汴一體化
大學生爲什麼要夜騎開封?難道真的只是因爲開封的灌湯包很好吃?這裡其實蘊涵着鄭汴一體化的基本邏輯。鄭州,作爲河南省的省會城市,一直以來都是河南經濟的中樞。開封,作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兩地相對距離僅有60公里,非常相近。隨着兩市向東、向西的相向發展,實際相距只剩30公里。從鄭州西郊到東邊行政中心,駕車需要30分鐘,而從鄭州到開封也只有30分鐘的行程。
鄭開大道的修建使鄭汴一體化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鄭開大道,是連接鄭州和開封的最新、最寬的幹道,馬路寬、平且直。鄭開大道本身就是一條非常完美的騎行路線。一是地勢高差,鄭開兩地雖然相隔60多公里,但鄭州海拔比開封高,從鄭州到開封的路上都是省力的下坡;二是道路直行,不用導航也可以;三是道路斷面爲雙向十車道,非機動車道略寬;四是道路照明設施完善,全程有路燈,部分路段還有高標準輔道;五是道路安全係數高,道路禁止貨車通行,騎行相對安全;六是終點城市歷史底蘊高,有好吃的美食,免費的景點;七是返程方便。回城可以乘坐高鐵、火車、城際列車。動車到開封12.5元,公交7元。這樣“天時地利人和”是大學生夜騎開封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此之多的年輕人在短時間內共赴開封,給開封增添了話題度,更給這座千年之城增添了勃勃生機和幻彩活力。而距上一次已經是一千年以前的故事了。
那一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507年),北宋東京城舉辦了號稱“千年第一龍虎榜”的科考。全國有40萬士子報名參加,大批博學的年輕人齊集開封,最終有388名考生被錄取,進士榜絕對算是中國科考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有我們如雷貫耳的蘇軾、蘇轍、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大思想家張載的《橫渠四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成爲了歷代讀書人的終極理想。這些學子,後來在政治、經濟、文學、經學獨領風騷,共同創造了中國科考歷史的巔峰。
一千年過去了,開封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近200萬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大學生也不是來應舉的。但年輕的激情與夢想在相距千年的平衡世界共振飛揚了起來。非機動車道上騎行的大學生,鄭開大道上鱗次櫛比的自行車隊伍,多少讓人聯想到《清明上河圖》的熱鬧景象。
《清明上河圖》明仇英版本經AI摹本
(來源:搜狐https://www.sohu.com/a/759448557_121797219)
3
城市出圈:
如何打造爲文旅招牌
城市出圈,早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以夜騎的方式帶火一座城,還是一件新鮮事。從最早淄博的燒烤,到哈爾濱的小土豆,再到天水的麻辣燙,這兩年出圈城市的敘事風格有很多相似之處。不過,這次開封夜騎的引爆過程指向的不是某種特定美食,不是某種特色的旅遊資源,而是一種興起的生活方式——夜騎。從city walk到city ride,再到night ride,城市夜騎的“聚光燈”此次打向開封。
鄭開大道非機動車道的騎行的人(攝影©王經)
從一項運動延伸到城市旅遊,夜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裡涉及管控與自由的博弈,安全與體驗的權衡。所以,當流量隨着“夜騎”的人羣一起到來,此時城市管理部門所面臨的考驗和答卷纔剛剛開始。城市管理既要維護公共安全秩序,也要滿足個性化需求。從道路資源分配到騎行驛站佈局,從接待能力提升到安全秩序管控等都需要系統謀劃。目前,有關夜騎的討論,還主要集中在特色路線的打造上,從產品供給上來看,城市夜遊、主題騎行等旅遊產品還比較缺乏,距離打通不同要素、場景和鏈條,從而帶來沉浸式的體驗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但在這次騎行出圈爲文旅發展提供了思路,如基於鄭開大道,將騎行和東京夢華的元素結合到一起,通過跌宕起伏的場景佈置,打造東京夢華的沉浸體驗之旅。
清晨的開封(攝影©王經)
鄭州大學生夜騎的涌入無疑打開了開封文旅宣傳的新窗口。但“流量”是把雙刃劍,大學生夜騎開封,網紅時效短、爭議大。如何利用這個窗口推廣地方文旅品牌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方面,需要通過科學規劃和管理,引導“夜騎”活動有序開展,把這種活動發展成長期留存賽事活動。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對公共資源的投入,結合特殊羣體分類制定細化、具體化、有針對性的服務保障預案,提升城市的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把“夜騎開封”打造爲河南的一個城市文化品牌IP。
清晨的開封(攝影©王經)
與熱門旅遊城市相比,網紅城市出圈過程可以分爲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好奇與擁抱期,所有人都覺得很新鮮。第二階段是熟練承接期。城市已經對潑天流量的套路相對熟悉,並且大概知道怎麼承接。第三階段是長紅思考期。一些城市在經歷短暫的爆紅之後,開始思考怎麼長紅。第四階段是流量反思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流量除了好處還有什麼副作用?以及怎樣更好地駕馭流量。其中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在其出圈過程中,普通人、普通個體的勢能非常強。“雪餅猴”讓長春動物園成爲網紅動物園,“天水麻辣燙博主”帶火了一個城市,這都說明普通人在推動社會熱點和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本次開封夜騎的羣體主要爲大學生,而載具也大多是共享單車。可能,在人羣和裝備上都尚未形成“氣候”,只能算作旅遊消費貢獻市場的一次小小“練兵”。但作爲一種“潑天流量”,總體肯定是個積極元素,關鍵在於怎麼用好它。總結起來,網紅城市的故事,起點是運氣,終點是公平。一個城市突然被流量砸到,這確實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但是,拼到最後,它能否從網紅變成長紅,還是要看城市的硬實力。所以,結果總歸是公正的。借用網上的一句流行語,先把格局打開,接受一切意外的力量,然後帶着這些關注,拿出奔赴山海的架勢,去謀劃長遠發展。
結 語
在“青春無價,安全和秩序也不能落下”官方倡議中,我們能感覺到管理者的矛盾與糾結,既擔心錯失了這潑天的流量,也擔心大學生夜騎的安全隱患。
與淄博和哈爾濱兩地爆火不同,面對這波城市出圈,地方管理者呈現出高度的謹慎和理性。一是,人羣的特殊性,夜騎的大學生與進“淄”趕烤和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小土豆們還不一樣,這是一羣激情洋溢、尚未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們。他們除了年輕人的身份,還承載着社會責任和廣泛的社會期待;二是,地域的跨區域性,夜騎活動跨越兩個城市,考驗的是兩地的統籌協作能力;三是,夜騎本身的風險性,騎行屬於風險較高的戶外運動,上萬人一起半夜跨城騎行,難免有並肩行駛、橫佔車道等情況。人羣的特殊性、管理的跨區域性、夜騎的危險性,讓這波城市出圈變得紛繁複雜。
如果拋開網絡上爭議,我們能在這波出圈中感受到幾個積極信息:鄭州和開封很近,騎車就能到。大學生很有青春氣息,能騎一夜的單車。開封的灌湯包很好吃,有人騎一夜的車,就爲了吃它。鄭開大道很好騎……這些可能本身就可以作爲城市出圈的敘事邏輯。正如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黃璜所言,夜騎活動背後深層的發展規律和趨勢,其實是全民健身崛起、體育和旅遊融合、慢行交通成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藉助這波流量打造城市的文旅新品牌,如何避免安全隱患,不干擾城市的正常運行,這需要管理者更高的智慧和協調能力,要passion,但更要平安!
參考文獻
人民日報 《第一個夜騎的她找到了,開封大學生開始“反擊”!》
新週刊 《夜騎50公里偷襲開封,00後太懂“KFC”了》
新華網 《火爆全網!青春沒有售價,夜騎開封拿下!》
得到 《2024年網紅城市報告:格局打開,共赴山海》
【免責聲明】本公衆號發佈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於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衆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投稿 | 規劃師回鄉收麥記:夏播遇大“烤”,當思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城市觀察 | 哈爾濱爆火:文旅背後的邏輯與規劃思考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城市觀察 | 早八不行,早市可以 ——小河沿早市趕集記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