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力挺漲電價!臺電長期壓低電價如「通膨消波塊」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王鬱倫攝影
臺電宣佈調漲工業用電價格,漲幅12.5%,對此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1日指出,臺灣電價長期偏低,等於扭曲臺電成本結構,變相有補貼出口的效果,最後反而是出口對象享受臺灣低廉電價,反而臺電虧損由國民稅收補貼,因此他傾向贊成漲電價。
童子賢出席「2024年環境與經濟雙贏,臺灣ESG實踐之路論壇」表示,從全球的環境來看,臺灣很多年來一直都是電價偏低,這樣的現象如果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就會扭曲臺電的成本結構,所以某個程度而言,電價太低並不是他樂於看到的,因爲電價太低,有一種補貼出口的效果。
他解釋,受惠的是臺灣出口的最終對象在「享受臺灣的低廉電價」,他表示,此次民生用電凍漲,但其實臺灣的用電結構裡,民生消費用電只有18%,工業用電佔超過60%,臺灣工業出口又佔產業主要出口產值很大比重,故若臺電電價過低,其實是在補貼工業出口,結果廠商賺錢臺電虧錢,臺電虧錢最後是全民的稅收去補,是扭曲的結構。
童子賢表示,臺灣產業過去疫情期間仍逆勢成長,值得鼓勵,但調漲工業跟產業用電, 他個人是傾向於贊成的,至於說漲幅要多少由電價審議委員會考量各種競爭因素及民生因素決定。
童子賢指出,多年來大家都知道臺電處在虧損的狀態,臺電的虧損有值得批評跟值得鼓勵兩個面向,臺電以往電價壓低有照顧民生消費的傾向,值得肯定跟尊敬,因爲電是百工百業的基礎,也是小老百姓每天都要使用到的,所以臺電把電價壓低有一種「物價消波塊」的作用,可以防止基層小老百姓面對生活的各種需求的時候,避免物價波動得太激烈。
童子賢指出,這是臺電替社會也替政府負擔起物價消波塊的責任。但是另外一方面,臺電的虧損如果是因爲能源結構的選擇而造成,使電的成本比較高,售價卻不敢拉高,那一定會造成虧損,所謂的能源結構,參考新加坡爲例,聯合國統計新加坡92.6%都是用天然氣,所以新加坡的電價一度在6.4元以上,比臺灣貴了2塊半到3塊錢,以臺灣一年用電2,821億度,到2026年,預計是會到3,000億度,心算就能算出將貴多少用電成本。
童子賢指出,答案很清楚,多出9,000億元電價成本將是天文數字,雖一方面要鼓勵臺電,尊敬其在物價壓低的貢獻,但另一方面也要鼓勵臺電積極改善發電的能源結構,才能提供高品質、成本穩定經濟實惠的電力。
他表示,其中能源結構的關鍵是不排碳,否則就算電價不高,但其實是排碳電力,產品到歐美日還是要課碳稅,其實成本又回來(變高)了,只是把排碳成本轉爲碳稅懲罰。
童子賢表示,國際趨勢都有出現一股「返核」現象,是返回的返,除新加坡跟義大利都表示將投資核能,他舉過去因福島事件反核的日本,在10年努力發展太陽能達發電7%後,也感受到土地的壓力,日本政府意識不用核能將無法應付未來電力需求,也開始務實重啓核能。
他指出,日本後來檢視福島問題,發現是因爲當時用非常老的技術,海水漫過來發電機泡水就出問題,但隨科技持續進步,如20年前手機碰水會壞,現在的手機不怕水,現在臺灣的核能是50年前的技術,新的技術將會更安全。
童子賢指出,臺灣是出口導向國家,曾有前輩抱怨:臺灣小小的,地球暖化關臺灣什麼事?認爲天塌下來有個子高(美中印等人口多的國家)去扛,他提醒,若地球真的升溫2度,地球將不再是宜居環境,臺北淡水跟臺南潟湖都會因冰山融化而消失,佔臺灣三分之一的土地會因海水上升而侵蝕。
因此童子賢強調臺灣無法獨善其身,若地球環境受害,臺灣會是前幾個受害成員之一,其次臺灣經濟的發展多仰賴進出口貿易,進出口達8,000億~9,000億美元,超越GDP總額,故臺灣必須扮演好地球村好公民角色,否則客戶跟貿易伙伴都會緊盯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