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衍生品“搶灘登陸”:多家期貨交易所探索風險管理新格局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翁榕濤 廣州報道
當前,天氣期貨正在成爲各大期貨交易所爭相搶灘佈局的新賽道。近一個月內,廣州期貨交易所與鄭州商品交易所都在氣象期貨研發方面邁出新的步伐。
近日,廣州期貨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廣期所聯合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正在積極開展光伏氣象指數編制,後續有望推動相關期貨產品上市。
無獨有偶,5月31日鄭州商品交易所與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探索“期貨+氣象”業務模式。
記者採訪多位期貨行業相關人士和分析師,均表示了對天氣期貨上市的期待。早在多年前就有業內人士提出發展天氣衍生品,但遲遲未有中國版“天氣期貨”。目前來看,天氣衍生品的研發工作正在步入新的階段,未來有望幫助相關企業有效規避風險從而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
有望破解“靠天吃飯”難題
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顯示,極端天氣事件是未來10年內影響最大的風險來源。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愈發頻繁和嚴重,暴雨、洪水、高溫、極寒、颶風和乾旱等極端天氣,正給人類經濟社會帶來極大的挑戰,也帶來了市場對天氣風險管理的需求。
事實上,很多行業都可通過天氣期貨來對衝風險。海外經驗表明,農業、電力行業,能源行業,飲料行業,建築行業,旅遊行業均有使用天氣衍生品的潛在需求。
例如,在某個夏季,長江流域的溫度異常涼爽,可能導致企業和居民的用電需求下降,從而影響電力企業的銷售量。類似情況還有,在一個異常多雨的季節裡,可能會對依賴陽光和良好天氣的拉斯維加斯旅遊業帶來災難性影響,使得該地區的經濟受到沉重衝擊。在這些情況下,天氣期貨爲這些行業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以對衝不穩定的天氣風險。
以農業領域爲例,《中國氣候公報(2023)》顯示,2023年全國氣象災害造成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054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306億元,急需天氣指數和相關衍生產品提供風險管理服務。
在國外,天氣期貨已有20多年的歷史,1999年,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開發上市了天氣期貨合約,CME的天氣指數期貨包括日溫度指數期貨、制熱日指數期貨(HDD)、製冷日指數期貨(CDD)、製冷季節指數期貨(SCDD)和制熱季節指數期貨(SHDD)等等一系列天氣指數期貨,上市推出後不久便迅速發展,這些期貨對於能源公司尤其是那些涉及供暖和空調的公司來說非常重要。
2001年,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也推出了天氣期貨合約。2003年到2005年,天氣期貨的規模不斷擴張,日本的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也開展了天氣期貨交易。
到2007年,CME推出了颶風期貨(Hurricane Future)和降雪期貨(Snowfall Future)等其他品種的天氣期貨。天氣期貨交易量一直比較低,目前也只有以CME爲代表的少數幾個交易所開展交易,但2021年之後,在氣候變化日趨劇烈、能源價格不穩定的情況下,天氣期貨成交量節節攀升。
廣發期貨分析師紀元菲認爲,“現在這些天氣期貨品種的交易都非常活躍。成功的經驗主要歸結爲以下幾點:一是即時滿足市場需求,二是完善清算中心,三是完善做市商制度,四是培育市場參與者,五是創新產品設計。”
回到國內市場,早在2002年,大連商品交易所便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產區天氣變化爲基礎,開展天氣衍生品研發工作。並在2005年完成與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
2022年9月,大商所與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合作編制的日平均溫度指數(DAT指數)、月度累積平均溫度指數(CAT)和月度制熱(HDD)/製冷指數(CDD)正式發佈。其中月度累積平均溫度指數(CAT)反映某月累積平均溫度,主要服務於農業、運輸等行業;月度制熱(HDD)/製冷(CDD)指數反映某月對供暖/製冷的需求情況,主要服務於供暖、空調製造及零售、電力及能源業等行業。
有企業人士告訴記者,“我國目前除針對災害的保險之外,基本沒有能夠合理應對天氣風險的金融工具。但是,針對常見的氣溫過高、乾旱、暖冬等高可能性、中低風險的非災難性事件對產業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卻難以賠付。”
中信建投期貨首席研究員田亞雄表示,“發展天氣衍生品有助於企業積極管理天氣風險,提供更爲豐富的風險管理策略,減少天氣帶來的潛在損失,也可幫助企業合理配置資源,把握合適的市場機遇。此外,天氣衍生品可以規避保險自身的管理成本、逆向選擇、道德風險等問題。”
創新衍生品模式 服務產業新路徑
儘管目前還沒有天氣期貨成功上市,但從去年開始,已經有天氣衍生品服務產業發展的實踐案例,大商所“溫度指數”已經邁出從指數發佈向衍生品實踐運用的第一步。
2023年7月,廣東多地持續受到高溫侵襲。爲了幫助當地水產養殖戶應對高溫天氣造成的減產損失風險,中國人壽財險廣東省分公司和中泰期貨等合作,在廣東推出了“水產養殖溫度指數保險+天氣衍生品”創新產品,該產品掛鉤“中央氣象臺-大商所溫度指數”的廣州站日平均溫度指數。
在該產品運作過程中,保險公司將賠付風險通過場外衍生品轉移給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將承接的風險再通過場外衍生品轉移給因溫度上升而獲利的空調銷售企業,從而實現了逐層風險轉移的閉環。
養殖戶的高溫收益受損風險、保險公司的超額賠付風險、空調經銷企業的低溫收益受損風險都被有效轉移。目前,產品已運行完畢並實現理賠,參保水產養殖戶的養殖收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2023年12月,大商所支持招商期貨掛鉤“中央氣象臺-大商所溫度指數”推出了落地廣東的“寒潮指數天氣衍生品”和落地湖北的“寒潮指數農業保險+天氣衍生品”,用以規避寒潮低溫帶來的售電企業電力採購成本上升風險和發生凍災時茶葉種植戶的減產風險,化解了工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所面臨的極端天氣風險管理難題。
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高級工程師齊丹指出,溫度指數作爲天氣衍生品的標的物,可服務於對天氣高敏感行業的天氣風險管理產品設計。
齊丹認爲,“以農業天氣風險管理體系爲例,天氣保險、巨災債券和天氣衍生品都是非常成熟的天氣風險管理手段。除傳統的農業領域外,天氣指數的服務對象還涵蓋了能源、交通、建築等多個行業,同時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轉移或稀釋天氣風險,把天氣風險分散給更有能力或意願承擔風險的企業。”
參考國際經驗,全球目前最活躍的天氣期貨是CME的天氣指數期貨,具體包括取暖度日(Heating Degree Days)HDD指數期貨,製冷度日(Cooling Degree Days)CDD指數期貨,取暖季節指數期貨(SHDD)和製冷季節指數期貨(SCDD),吸引了包括農業、能源、電力行業,管理基金,對衝基金等的參與。以取暖度日和製冷度日指數期貨爲例,其衡量的是歐美國家人口密度大、經濟活動強的城市的日均溫的異常程度。
近年來CME相關衍生品的交易量不斷攀升,截至2023年末,未平倉的天氣期貨及期權超過17萬份,是2020年12月的六倍之多。
我國作爲受天氣狀況影響巨大、自然災害較多的國家,天氣期貨可以增加相關產業對天氣風險的對衝工具,增強其風險管理能力,幫助相關企業有效規避風險從而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
田亞雄認爲,發展天氣期貨還可以拓寬投資渠道,引導資金支持實體。天氣衍生品可以增加市場的交易品種,拓寬投資渠道,並且可以吸引資金分散農業、旅遊業、能源行業、製造業等實體企業所面臨的天氣風險,實現金融支持實體發展,提升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此外,上述行業相關品種的期貨也可以與天氣期貨進行對衝套利,進一步豐富市場的標的選擇。
推出新能源產業相關天氣期貨
目前,國內針對天氣的風險管理工具較少,特別是缺乏服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抓手。國際上已有較爲成熟的溫度指數期貨,國內正在探索相關期貨品種。但是,從設計要點看,國內外更多是服務種植、養殖、畜牧等傳統產業,對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關注較少。
例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溫度指數的城市選擇標準爲經濟發展程度、人口密度和能源消耗水平等;大商所發佈的溫度指數則納入了以北京爲代表的華北地區和以哈爾濱爲代表的東北地區,兩者分別是小麥和大豆等農作物的主產區。上述城市樣本的選擇標準並不適用於發電企業。因此,推出針對性的天氣指數期貨,切實服務新能源發電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田亞雄表示,“天氣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在完善的金融體系下對另類風險的新探索,目前我國已具備了天氣指數等相關基礎。雖然現在發行天氣期貨條件還不完全成熟,但可借鑑已有的CME等天氣衍生品合約的交易和結算制度,進一步完善天氣期貨的制度設計,順應市場化手段進行風險管理的趨勢,推動我國衍生品市場進一步發展。”
紀元菲表示,目前交易的天氣衍生品主要基於氣溫、霜凍、颶風損害、降雪量和降雨量這五種指數。廣期所推出的光伏氣象指數期貨不僅可以爲光伏產業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同時相關氣象指標也將爲農業、旅遊業、保險業、甚至建築及交通等相關產業提供間接的天氣風險管理工具。
除了光伏氣象指數以外,風電產業同樣高度依賴天氣條件,特別是風速和風向。推出風電氣象指數期貨,可以幫助風電企業規避因風速、風向變化帶來的經營風險,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風電產業的健康發展。此外還可以考慮研究水電氣象指數,可以幫助水電企業更好地管理因降水和徑流等氣象因素變化帶來的經營風險,提高運營效率。
華泰期貨分析師白旭宇也認爲,除了光伏氣象指數,還可以考慮推出以下新能源系列氣象指數,包括風能氣象指數、水能氣象指數、生物質能源氣象指數、綜合新能源氣象指數等,以綜合新能源氣象指數爲例,即綜合考慮多種新能源資源的可利用性,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評估整個新能源行業的整體運行狀況,基於各類氣象參數,預測新能源電站的發電量,爲能源調度和市場交易提供參考。
他表示,“推出這些新能源系列氣象指數的原因在於,每一種新能源都與特定的天氣條件密切相關。通過開發針對這些特定條件的氣象指數,可以幫助各個新能源行業更有效地管理和降低天氣相關的商業風險,從而促進整個行業的穩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