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關節痛?中醫建議5招顧筋骨,遠離手腳關節痠痛

氣溫一變化關節馬上開始痛?想擺脫天冷關節痛、筋骨痠痛的症狀,中醫師傳授5招帶你遠離疼痛。 圖/freepik

隨着冬日天氣逐漸轉涼,甚至偶爾下個小雨,門診中就會有許多來看筋骨痠痛的患者。「唉唷,我最近都可以當氣象臺了,只要膝蓋開始痠痛,就知道又要變天了。」「最近早上起牀,手腳關節頂扣扣,都要活動伸展一下才會覺得舒服。」

筋骨痠痛,凡是肌肉、韌帶、肌腱、筋膜等軟組織或骨骼損傷所引發的疼痛不適感,也就是中醫說的「傷筋」或「傷骨」,例如各類慢性損傷:網球肘、高爾夫球肘、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等,症狀表現有「酸、麻、抽、脹、痛、無力感」。

圖/馬光醫療網

常見筋骨痠痛的原因

筋骨痠痛的年齡層發生範圍越來越廣,不只是老年人,就連年輕族羣,如果平常保養不好,也很容易產生問題。肢體肌肉關節的痠麻腫痛,中醫稱之爲「痹」,內在原因有慢性勞損及年老退化、外界因素則是天氣的寒冷或潮溼的侵襲(風寒溼邪)。

1.慢性勞損:因姿勢不良或重複勞動造成肌肉過度使用,使得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不通則痛。長期下來,就會有筋骨痠痛、肌肉緊繃僵硬、關節轉樞不利的狀況。

2.老化退化:年紀漸長,或過度勞累例如長期熬夜者,由於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筋脈失於濡養,不榮則痛(身體臟腑得不到足夠營養而發生疼痛訊號),或是骨質流失,逐漸有腰膝痠軟的症狀,甚至身體多處關節不適的情況。

3.風寒溼邪:溫度或溼度的改變,中醫醫書提及「風寒溼邪留而爲痹,筋脈痹阻,則筋骨僵硬、疼痛、活動不利。」寒風刺骨是有道理的,低溫會讓關節肌肉緊縮僵硬、筋膜延展性變差;溼度可能會使因退化而腫脹的肌腱韌帶更加惡化,造成筋骨關節更加疼痛。

日常保養遠離天冷關節痛

筋骨痠痛的民衆,除了門診就醫時的鍼灸拔罐治療及傷科疏經通絡手法之外,在家還可以進行足浴泡澡,或是動手來煮些藥膳茶飲來進行補養。

1.足浴方:利用乾薑、桂枝、赤芍、川芎、艾葉等藥材用紗布袋包好,放入適量溫水(小於45度c水溫),待3-5分鐘足浴包精華溶入,浸泡10-15分鐘。透過中藥本身的作用,加上薰洗時溫熱蒸氣可助藥力穿透,達到疏經活絡的功效。

2.杜仲茶:杜仲可補肝腎、強筋骨,但性溫味甘,一週喝1-2次即可,切勿貪多,以免過量補過頭。

3.刮痧:不只應用於中暑,當經絡氣血不通產生的瘀也可以使用。中醫說「不通則痛」,因此以刮痧板沿肌肉緊繃僵硬處刮痧,使經絡通順,有活血化瘀功效,且可以引臟腑穢濁之氣自腠理(毛細孔)透出,筋骨舒暢。

4.中醫養生操八段錦:八段錦屬於中醫的導引法,民衆經常使用拿來當作健身氣功,主要是有八段招式,可以疏通人體經脈、暢通氣血。

八段錦動作包含:(1)雙手託天理三焦 (2)左右開弓似射鵰 (3)調理脾胃須單舉 (4)五勞七傷往後瞧 (5)搖頭擺尾去心火 (6)兩手攀足固腎腰 (7)攥拳怒目增氣力 (8)背後七顛百病消。

圖/馬光醫療網

圖/馬光醫療網

圖/馬光醫療網

圖/馬光醫療網

中醫食療養生-何首烏參雞湯(葷)及何首烏參菇湯(素)

圖/馬光醫療網

準備食材

何首烏3錢、西洋參1錢、川芎3錢、當歸3錢、白芍3錢、熟地黃3錢(若體質燥熱者可以選用生地黃)、玉竹3錢。葷食者選擇雞腿200克,素食者選擇新鮮綜合香菇200克。

料理方式

1.(葷食)煮一鍋水至滾沸,放入雞腿汆燙去血水後撈出備用。(素食)各類新鮮香菇使用流水稍微沖洗,擠幹水分後備用。

2.將中藥材放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煮沸後再加入雞腿或香菇,大火煮5分鐘,關小火續煮15分鐘。

關火,調味,可以酌加鹽巴或枸杞、紅棗。

食材介紹

•何首烏:補肝腎、益精氣、顧筋骨、烏髭發。

•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川芎、當歸、白芍、地黃:是四物湯的組成,最初來自宋朝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又稱「理傷仙授方」,起初就是補血、養血、顧筋骨的傷科良藥,並非只有女性補身體才適合。

•玉竹: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食用說明

生地黃是清熱涼血、而熟地黃是滋陰補血,當民衆偏燥熱體質時我們就選擇生地黃、如果是偏寒涼體質則選用熟地黃,如果不是很清楚那麼就可以使用生地黃,或生地熟地各半,避免過補上火。

圖/馬光醫療網

圖/馬光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