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事件 日本當天就決定反對制裁中國
根據日本政府今天公開的外交文件,中國1989年發生天安門事件後,日本政府當天就決定對中國採取和睦的應對方針,反對與西方各國共同制裁中國。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政府外務省今天公開1987年到1990年的26冊外交文件,總頁數約1萬600頁。
這次公開的外交文件中,包括與天安門事件相關的紀錄,也明載日本政府在事發當天就決定對中國採取和睦的應對方針。
文件指出,日本與西方國家共享自由與民主的普遍價值,中國政府用武力鎮壓學生與市民,造成多人死傷,日本政府從人道觀點無法容許。
不過,日本政府也認爲,這次的事態基本上來說,是跟日本在政治社會體制與價值觀迥異的中國國內問題,「對中國的譴責也該有個限度」。
日本政府認爲,如果給予跟西方國家共同譴責中國這樣的印象,將迫使中國走向孤立,「從長期整體局勢的角度來看,並非上策」,明確記載日本反對與西方各國共同制裁中國。
再者,從西方國家也希望中國維持改革開放政策觀點來看,有必要推動讓中國表明要成爲讓國際認可的國家,慢慢地修復關係。
專精中國現代政治的東京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教授高原明生說,協助中國繼續改革開放、讓中國整體維持穩定,對日本、亞太地區及全球都是有利的基本認識,可能讓日本政府做出就算髮生天安門事件,也不能改變這種基本認識的判斷。
天安門事件後的同年6月15日,美國政府高層官員對日本給予中國經濟協助表達憂慮,日本政府外務省官員反駁說,對天安門發生開槍事件,「我們也感到遺憾,但對價值觀與體制都與西方國家不同的中國來說,要適用相同的標準有困難,並非不能給予非民主國家經濟協助」。
不僅如此,天安門事件後主要先進國家首領舉行的峰會上,面對各國有意通過嚴厲譴責中國的政治宣言,日本政府爲了避免中國被國際孤立,推動各國在宣言中採取更溫和的表現。
另外,日本外交文件也顯示,在天安門事件後,時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對將要歸還中國的香港未來感到不安。
1989年9月,柴契爾夫人在跟日本駐英大使千葉一夫晚餐會時說,過去跟當時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協商時,鄧小平完全無法理解英國政府也必須服從法律,還主張「只要國家想要,把法律變成那樣就好」。
柴契爾夫人說,最近中國的問題,「我想根源就來自這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