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命關天 坦誠面對命題瑕疵

植物行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出自何者?這是日前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聯合甄選初試自然科的一道考題。教育局最初公佈答案爲「二氧化碳」後,立即引發議論,部分考生申請釋義,教育局經命題教授評估後,維持原公告答案,因未解釋原因且影響部分考生進入複試的權益,網路持續熱議,亦呈現高中教師與專家學者討論該題答案的科學根據和合理解釋。教育局經徵詢多方領域專家學者意見,緊急召開教甄委員會,重新審慎討論此題,最後決議認定題目瑕疵,因「題幹意義未清晰界定問題」,修正爲送分題。

植物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氧來自水,這是高中生物學課程中提及的知識和概念。生物科教師認爲答案爲水的理由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轉變爲氧氣」,機制應爲水經光合作用分解爲氫離子和氧氣,氫離子將二氧化碳轉變爲葡萄糖,氧氣則釋放到大氣中;微生物學家凡尼爾在一九三○年提出假說,認爲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來自水,一九四一年,有科學家利用同位素氧18,標定二氧化碳或水裡的氧,證實假說。

然而,科技日新月異,科學家孜孜矻矻實驗,可能也有新發現,例如植物行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是否一部分來源也自二氧化碳?只是尚未寫進教科書。

閱讀此則新聞,筆者感受良多。教育局能慎重看待考生的權益和「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科學傳播影響力,徵詢領域專家學者意見,召開教甄委員會,重新審慎討論此題,最後修正原先公告結果,並適切處理考生複試的權益,值得按贊。坦誠面對外界的質疑,勇於承認疏失,站在科學事實和理論實驗依據,就事論事,才能教育學生科學工作者不固執己見、不盲從附和及不妄下決斷的科學態度。

筆者多次應邀協助不同性質的命題、審題和組題的任務,深刻體會入闈工作的艱辛,尤其面對題目不能出錯,不能超出命題範圍,須在一定時間完成等,以及承受外界評論或酸言酸語無理性論述的壓力,淪肌浹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命題審題和組題的工作可說「題命關天」,「看似平凡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現在網路發達,自媒體與社羣蓬勃發展,攸關升學或工作權益的考試,部分試題可能登上新聞媒體版面,試題語言和品質攸關考生權益,因此命題、審題組題等是相當耗時的任務,必須同時具備「分辨、篩選、診斷、評鑑」的功能,才能設計一份取材內容具代表性、敘述精簡扼要、題意清楚明確、避免爭議性文字,題目須能讓大多數考生快速理解、能在時間內完成,又兼具鑑別度的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