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糧收購價將增百億支出 農業部反對:農民拍拍手就結束

▲農業部長陳駿季到立院說明公糧收購政策。(圖/記者楊惠琪攝)

記者楊惠琪/臺北報導

立法院上會期通過主決議,要求農業部把公糧收購價提高5元,但農業部並未在2025年編列預算,今在立院引發立委砲聲隆隆。立委張啓楷指出,13年來基本工資都調了12次,稻農一次都沒有,批評政府吃米不知道米價,不顧農民死活。農業部長陳駿季則強調,全世界只剩臺灣還有稻米保價收購,稻農應該靠產品的優質化提高價格,而不是用政府的資金去拉擡。

今年7月立法院通過主決議,將已有13年沒調整的政府公糧收購價格,由現行每公斤26元提高到31元,預計政府將增加百億支出。農業部長陳駿季今到立院針對提高公糧收購價格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張啓楷質詢指出,軍公教13年來調薪12次,部長明年1月又要調薪,爲什麼農業部不願幫農民提高公糧收購價格,「部長要不要也放棄加薪」,感受農民所苦。陳駿季則說,軍公教加薪跟提高公糧收購是兩回事,「提高5元,農民拍拍手就結束」,對產業進步沒有幫助,農業部會用其他方案來幫助農民增加收益。

張啓楷批評,農業部不甩立院主決議,在2025年度預算並未編列預算,「立法院乾脆關門算了」,數度拍桌怒斥農業部不重視法制。陳駿季說,預算編列是農業部工作,任何經費編列會整體評估對產業是否有幫助,強調不會站在農民的對立面,會以實際行動支持農民、幫助產業。

農業部在今天的專案報告指出,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約要增加91億至116億元預算,更會使目前超出的稻作面積增加約3萬公頃,平均超產20萬公噸。短期內糧價雖上漲,由於推升種稻誘因,導致原雜糧農民轉爲種稻,稻作面積增加,長期將導致糧價下跌,也會帶動產業鏈成本上漲,如整地、秧苗、肥料、地租、工資等,農民收益反而被稀釋。

農業部表示,2002年臺灣加入WTO,開放稻米進口,加上國人飲食習慣改變,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從60年代130公斤,2023年下降43公斤,因公糧價格誘因,種植面積無法有效控制,稻穀生產一直供給大於需求,目前國際上也僅剩臺灣仍具稻米保價收購措施,也是臺灣唯一保價收購的農產品。

農業部強調,調高公糧收購價格「非最佳選項」,短期內雖帶動糧價上漲,但恐加劇稻作超產、產業失衡等負面影響,農業部將續推「1集、2轉、3加3」稻米產業精進政策,這也是與各地農民和農會討論出來的最佳方案,嘉惠的對象是所有稻農,而非只有繳交公糧的3成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