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調查:5成臺人每週痛1次 肌肉痛登第一 9成忍痛處理

臺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尹岱智(左2)表示,五成18歲以上國人曾每週出現一次以上疼痛,但有9成的人選擇忍痛。臺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王明媛(左1)、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許有杉(右2)、赫力昂臺灣區總經理潘瑞泰(右1)。記者廖靜清/攝影

據「疼痛認知行爲調查」,臺灣有5成18歲以上國人每週都痛,臺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尹岱智表示,民衆最常面臨的疼痛前三名分別爲肌肉痠痛、頭痛、關節疼痛,而臺灣人長期處於「高工時」、「高壓」等狀態,加劇疼痛程度,不過調查顯示高達九成民衆,選擇「忍痛」不處理,除影響生活品質,也會持續刺激痛覺神經,恐致大腦受損。

尹岱智說,民衆應養成正確的疼痛管理,包括自我照護、止痛藥的使用、尋求專科醫師診治。尤其是瞭解即時止痛的重要性,「忍痛不是美德」,忍久了會讓大腦中樞敏感化,持續觸發體內的發炎反應、增加疼痛的敏感性,可能一點小小的刺激都會引發極度的疼痛反應。

「疼痛認知行爲調查」顯示,依內政部戶政司111年2月戶口統計資料分析推估,相當於有987萬人每週都受疼痛所苦。尹岱智提醒,如果沒有及時緩解,可能會像星火燎原般,一發不可收拾。該吃藥就吃,避免讓身體疼痛敏感度增加,愈忍愈痛,甚至讓疼痛部位擴散與轉移。

該如何做好疼痛管理呢?臺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王明媛說,務必「把握黃金一小時」,千萬不要以爲痛一下就過了,身體疼痛是一種警訊,在用藥部分,只要依照仿單的指示服用,絕對沒有問題。但如果自行推估藥量及症狀,不依仿單上的說明服藥或隨意減量、增量,可能會造成反效果,甚至是藥物成癮問題。

疼痛對生活的影響甚大,包括工作效率降低、容易感到疲倦、心情不佳、難以專注等。王明媛提到,「壓力大、工時長」是引發疼痛的原因之一,因爲久坐辦公室盯着電腦容易聳肩、駝背、翹腳等,姿勢不良會讓肌肉緊繃、傷害脊椎,引發各種疼痛。

民衆常詢問,到底是壓力大引發疼痛還是疾病導致疼痛?王明媛說,疼痛是一種主觀認定,現代人文明病多,確實有許多不明疼痛,例如:纖維肌痛症、叢發性頭痛,都與壓力息息相關。

王明媛建議,有疼痛問題,初步先找社區的好鄰居,讓藥師評估狀況、服藥止痛藥物。若情況沒有改善,應進一步尋求專科醫師找出疼痛原因,透過醫師、藥師、復健師、心理師等「疼痛管理團隊」的協助,建立自我照護觀念,緩解不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