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點評鍾美美:我當班主任的時候,也那副德行

最近,一個網名叫“鍾美美”的中學生因模仿自己的老師而一夜爆紅。他憑藉對老師的觀察,“活靈活現”地展現了老師的日常。網友們紛紛評論:“這孩子簡直就是老師附體”、“感覺又回憶起了校園生活。”

先來欣賞一下網友整理的“鍾美美”模仿老師的視頻合集↓↓

"鍾美美"模仿老師合集(來源:梨視頻)

視頻從語文老師上課抓紀律發飆,到學生獲獎發獎牌、抱病上課、突擊抄檢、數學老師生氣等等,渾然天成的演技震撼笑翻衆人,不禁感嘆: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老師。

5月29日,有網友發帖稱“鍾美美”被相關部門約談,模仿老師的視頻全部被刪除。隨後一篇名爲《模仿班主任的爆紅小“影后”鍾美美被約談,是誰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的文章在朋友圈被廣泛傳播。

截止目前,“鍾美美”的短視頻賬號有67萬粉絲,發佈的11個作品中,模仿老師的視頻作品已消失,最近2天發佈的是“模仿景區賣票員”和“盤點六一運動會的那些人”。

5月29日,鍾美美就下架視頻作出迴應:“我不想發那些了,我想換個風格,也是表演,但是不模仿老師了,我看他們挺多看膩了。”

6月2日,鍾美美迴應媒體稱,被約談是謠言,以後還會有老師的模仿視頻更新。

然而,卻有媒體報道,黑龍江農墾寶泉嶺管理教育局稱,學校與“鍾美美”接觸過,希望家長引導孩子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

對此,鶴崗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教育系統不存在約談一事。關於刪除視頻的問題,是小孩和家長覺得不太好,自行刪除的,咱們沒要求他做這個事情。”同時,這位工作人員還稱,擅長模仿是小孩的天賦特長,教育系統也要保護小孩的天賦。

鍾美美的模仿天賦固然讓人驚歎,但也由此引起了一些人的“不適”,造成“視頻下架”的結果和“學校約談”的猜測和調查。

有人認爲,鍾美美的表演有違學生“尊師重教”的道德底線,貶損了老師形象,給老師帶來了不好影響,是對老師的不敬;

有人認爲,“鍾美美”視頻呈現出的批評和諷刺效果,確實是一些老師課堂形象的真實投射,值得反思;

也有人認爲,很好玩,這是解放孩子天性的一種方式,很有創造力!不能對孩子的做法上綱上線

對於“鍾美美”視頻模仿老師一事,你怎麼看?

事實上,鍾美美視頻的“模仿素材”纔是引發廣大網友產生強烈共鳴的根本。試想,如果不是來源於學校和課堂的親身經歷,13歲的孩子不太可能創作出如此生動、形象的“劇本”。通過視頻,我們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爲師者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當下教師教學態度教學方法的諸多問題,比如語言暴力不是老師打鐵成鋼的正確方法;占課行爲與素質教育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背道而馳;褒獎好學生貶損差生更不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管理班級的好方法。

媒體人王言虎稱,不管“鍾美美”的視頻有沒有諷刺老師的成分在,他的這種創作,都應該得到包容。這是我們的期許,也是包容性教育下的應然狀況。正如很多人說的,“鍾美美”是教育包容度的試金石

這只是一個初中生出於“童心”而進行的創作,是一種比較純粹的私人表達,成人世界沒必要爲其賦予諸多複雜的符號意義與過度解讀。

對於這種未成年人的娛樂化創作,只要不違法,無涉公序良俗,我們的教育就應該給予充分的尊重。一個足夠自由、足夠包容的教育氛圍,應該容得下甚至鼓勵這種不受拘束的自由表達。

一位老師稱,不論是被迫刪除,還是自願刪除,鍾美美同學刪除了專門“模仿老師”的視頻作品,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當地老師、教育工作者的不自信。他們可能是害怕作品中的一些“藝術演繹”會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也害怕讓其他人(廣大家長、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教育工作產生曲解和不正確的認識。

河北省特級教師、唐山開灤一中張麗鈞校長直言:“那職業性的冷漠強硬、居高臨下、盛氣凌人、頤指氣使、唯我獨大、不容置喙……所有這些,都能使我不由自主地憶起過往的某個片段——我做班主任時,不也這副德行嗎?感謝美美,他誇大了我的醜陋,他給了我一個照鏡子機緣。”

我相信,每一位理性、有一定自省力的老師都會珍視、抓住鍾美美同學給全體老師提供的這個好機緣,是時候“紅紅臉、出出汗、照鏡子、正衣冠”了。

“鍾美美沒有患上‘扭捏病’‘羞澀病’‘恐懼病’‘察言觀色病’‘仰人鼻息病’‘投其所好病’……這簡直是一個奇蹟般的存在!可想而知,他生活在一個民主氣氛濃郁的家庭,他的父母沒有中國家長普遍存在的控制慾和扼殺欲,這才使得美美的天分得以舒展。”張麗鈞校長的這番話,不值得每一位老師和家長深思嗎?

小編我同爲東北人,看了鍾美美的視頻後,讓我想起自己的高中時代。同爲“模仿老師”的高手,我卻收穫了比鍾美美更多的善意和肯定。當時的幾何老師不僅將我的模仿繪聲繪色地轉告其他科老師,還覺得我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學生,建議我在校藝術節上表演,還把此想法半開玩笑地與我母親溝通。而我母親在聽聞後也沒有因爲我模仿老師而批評我(但建議我不要模仿校長),只是驚訝於我的大膽和模仿能力。在我看來,老師和父母傳遞出一種非常積極的訊號:他們不僅接受,還喜歡我用這種搞笑、大膽、生動的方式來自由表達!他們還發現我比其他孩子更有捕捉細節的天賦!更賦予想象!非常善於肢體語言和表情的運用,自信而不忸怩!這些肯定和欣賞,對我影響至今。

“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的”,這是泰戈爾的睿智之言,而“模仿”就是孩子的天性之一(兒童天性還包括遊戲、好奇心、親近自然等)。模仿是兒童對自己身體行爲上的一種確認,他們以此來形成自己最終的能力。

同時從腦結構來看,大腦也具有使人擁有模仿能力的神經細胞——鏡像神經元。它不僅在做動作如用手抓玩具活躍,還在觀察別人如何拿起玩具時也變得活躍。大腦會模仿該動作,也會讓我們設想他人大腦中的意圖:他想拿起玩具要發出聲響。此外,鏡像神經元還能讓人通過模仿,推己及人地體諒他人。簡單一點說,孩子通過對周圍人表情的模仿,學會了善解人意。

軼君在拍攝《他鄉的童年》的過程中曾造訪過一所日本幼兒園,園長的一幅字是:兒童是成人的祖先。那麼兒童的天性,是否被我們成人所保留、延續、進化呢?比如成人世界裡模仿“炫富摔”“冰桶挑戰”“A4腰”,同樣是通過“模仿”來創造新的社會文化

可見,模仿不僅是兒童的天性,也是人類的天性,它不僅是一種行爲需求和心理需求,也是文化需求。它通過一種快速學習的心理機制,增強了個體的社會適應性,可以說,沒有模仿就沒有人類的成熟和進步。

回到鍾美美模仿一事,最好的態度,就是尊重他創作的自由,讓他自由地表達,自由地模仿,自由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