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啓動 碳交所:提升企業減碳力
永智顧問營運長顏素絹(左起)、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及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圖/碳交所提供
臺灣碳權交易所26日指出,碳管理已成全球趨勢,爲提升企業減碳能力,掌握排碳有價時代的先機,臺灣證券交易所與碳交所22日啓動國際碳權交易平臺。碳交所表示,首波購買碳權包括中鋼、臺積電、玉山金、奇美及國泰金等27家指標企業,總計碳權專案購買達88,520噸CO2e,顯示業界積極投入淨零轉型。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指出,國際碳權交易平臺具三大特色,一、以美金收付接軌國際,二、信託帳戶保障交割安全,三、採子帳戶管理,將協助國內企業符合供應鏈減碳要求或達成碳中和目標。
臺經院長張建一說,企業有生產就有碳排,臺灣是國際供應鏈的重要一份子,成立碳交所有一定必要性。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表示,金管會2022年3月發佈「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2027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前確信並建立監督機制提點企業改善缺失。
而COP 28提到,碳定價是全球淨零必需的工具之一,各國政府皆藉由提供相關經濟誘因以加快減碳速度;其中,自願性碳信用機制(或碳抵換)是碳排有價化的具體實踐,但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提醒,企業購買前應先做碳盤查並確認自身需求再購買。
經濟部綜規司長莊銘池強調,碳權並非投資商品,而是協助廠商減碳的手段,臺灣目前有179項產品被列入歐盟CBAM課徵對象(大約800多家企業),經部持續提供輔導及補助,降低企業面對國際碳關稅的影響。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提到,減碳對國內相關如石化產業勢必產生衝擊;對此,田建中則認爲,碳既是成本也將是未來可觀的商機,未來市場對於商品的選擇,將優先考慮符合減碳標準的產品。
碳交所舉辦「零碳新經濟論壇:啓航碳交易.引領新時代」暨國際碳權交易平臺啓動儀式,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環境部長薛富盛、經濟部長王美花及林修銘赴現場支持,也吸引逾300位高階主管、ESG領域負責人蔘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