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專家:美國大選對臺灣當局總體不利 臺灣押錯寶

(原標題:【解局美國“變天”,臺海局勢怎麼變?)

若在全球列出幾個對美國大選關注度最高的地方,作爲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臺灣一定在內。當早期調查顯示島內支持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者遠多於其對手拜登時,它已被當成全球的一個“異數”看待。而在美國選後跌宕起伏的開票過程中,島內一些人的心情明顯跟着翻轉。從選前大力配合特朗普並希望其連任,到上週末美國大選局勢基本明朗後迅速向拜登表示祝賀,臺當局“押錯寶”帶來的不僅是尷尬,還讓一些人憂慮:未來美國新總統會不會搞“清算”?臺灣島內數名資深人士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民進黨當局熱衷於“押寶”實則是“沒有選擇的選擇”,眼下臺灣政治人物最該思考的事情,應該是向美國新總統證明自己並非“麻煩製造者”。

民進黨當局爲何熱衷於“押寶”美國大選?

“其實,與其說是‘押寶’,不如說是民進黨當局沒得選擇。”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一語道破臺灣在民進黨當局操弄下面對美國大選結果的尷尬:“‘押寶’是賭一個不賭一個,是有選擇的。民進黨當局一開始有跟大陸改善關係的選擇權,但它放棄了,導致兩岸關係辦法改善,失去了選擇權,就只好靠特朗普一個人。現在如果拜登選上,民進黨當局只能是失敗者,這樣的被動局面是民進黨自己造成的。”

過去幾年,臺灣民進黨當局與美國特朗普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打“抗中牌”,而在美國大選臨近時,與世界上大多數地區圍觀“吃瓜”不同,民進黨政客親綠媒體流露出的“挺特朗普”態度格外醒目。輿觀調查公司10月15日發佈的一份針對亞太地區的民調顯示,臺灣受訪者當中支持特朗普連任的比例高達42%,遠高於拜登的30%,而且臺灣是亞太唯一挺特朗普者多於挺拜登者的受訪地區。“挺特朗普”的舉動在島內媒體上也隨處可見,美國大選開票前期,每當特朗普拿下一州,親綠媒體就會立即高調宣傳助威。甚至有民進黨“立委”戴“特朗普口罩”表態選邊站。

張亞中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雖然民進黨官方說會“中立”,但如果從其外圍組織如島內談話節目和一些親綠媒體的報道來看,確實流露出希望特朗普勝選的傾向性,甚至一些政客、媒體曾對拜登有諸多嘲諷。“他們的這種期望建立在兩個前提下:首先因爲特朗普對中國大陸是採取對抗態度的;第二,特朗普賣了很多武器給臺灣,所以他們比較喜歡特朗普,甚至還有人想象‘特朗普會訪問臺灣’。而國民黨這邊相對沒有統一的立場,畢竟國民黨是在野黨。”

“不過,我們在談島內對美國大選態度時,要把政治人物和一般的外圍團體做一個區隔,因爲大部分政治人物‘最基本的現實感’還是有的,所以公開希望特朗普能夠選上的人還是少數。但如果把綠營當成一個整體來看,爲什麼此前會有綠營媒體‘押寶’?”張亞中說,這是因爲對臺灣經濟發展和傳統安全來講,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大陸和美國,可是蔡英文從2016年上臺開始已經把兩岸關係搞僵了,因爲她不接受“九二共識”,不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又拒不放棄“臺獨”。

“這三點讓北京沒有辦法跟她交往,她也不願意跟北京繼續深化交流,所以民進黨當局只有一個選擇——100%靠攏美國。這個時候正好出來一個特朗普,他也要對抗大陸,恰好跟民進黨不謀而合,因此民進黨當局對美國所展現出來的是‘100%的忠誠’。”張亞中表示,大家總說美國打“臺灣牌”,其實是臺灣自己貼到美國身上“讓你隨便打”,因爲民進黨沒有選擇了。

臺灣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民進黨當局一些政客寧可冒着“押錯”的風險也要“押寶”,是因爲在島內媒體的報道中看不出“特朗普會輸”。“臺灣媒體很不用功,爲了節約開支,哪還有記者去採訪?都在照抄。再加上島內政治人物其實是很封閉的,很容易受媒體誤導,所以稱之爲‘井底之蛙’並不爲過。”鬱慕明說,臺當局“押錯寶”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其熱衷於“押寶”的心態一方面反映出他們更願意把命運寄託在外人身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島內政客沒有能力去權衡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結果就是“跟誰好”就押誰。

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資料圖)

蔡英文的“推特祝賀”有別樣含義,但沒人“care”

“民進黨內確實瀰漫着一種失望情緒。”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前院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邵宗海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美國大選結果基本明朗後,當媒體去問一些綠營政客時,很多人都是擺擺手,不太願意談。

儘管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很早就給拜登發去祝賀,但在外界看來觀感不佳。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蔡英文在推特上祝賀拜登當選的文字說“Now it is my turn to extend congratulations to Joe Biden...(輪到我祝賀拜登)”。對此,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爲洲認爲,蔡英文的語氣像在“裝熟”;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則認爲用詞輕佻。

邵宗海則嗅出蔡英文“推特祝賀”中的別樣味道。“蔡英文是轉發拜登今年1月11日祝賀她勝選的推文,並在轉發推文上回復的,這個細節意思是‘我勝選的時候拜登是用推特祝賀我,現在我也用推特回覆’。衆所周知,特朗普非常喜歡用社交媒體,但特朗普在4年前勝選時,蔡英文爲什麼不用推特祝賀,而是急着要打電話祝賀呢?”邵宗海說。

“其實,不管蔡英文什麼時候發賀信,甚至有沒有發,都沒人在意。”邵宗海對《環球時報》記者回顧了21世紀以來臺當局領導人對美國的態度:2000年陳水扁上臺,民進黨第一次執政,當時就是跟大陸保持距離,看到美國就像在浮浮沉沉的大海里抓到了一塊木板。而馬英九時代更多是在搞平衡戰略。過去幾年,表面上美國對臺灣“全力支持”,但從兩件事上可以看出並非如此。

邵宗海(資料圖)

“首先是臺灣跟美國之間的雙邊貿易協議(BTA),‘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另外就是臺灣鬧着要進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一直表態支持,同樣沒有實際進展。”邵宗海說,“美國不是真心要支持臺灣,而是在考慮怎樣刺痛大陸。一些民進黨朋友私下對我講:‘臺灣到底在國際局勢上扮演什麼角色,有多少人會真的care(在意)?’”

特朗普是精明的生意人,不會在臺灣身上“繼續投資”

對於蔡英文硬着頭皮給拜登在推特上送去祝福,一些媒體捕捉到的細節是拜登團隊“已讀不回”。有消息援引民進黨內資深人士的話稱,民進黨目前和拜登團隊還沒有牽上線。拜登還沒有公佈未來的對華政策框架,但一些輿論已經將目光聚焦在拜登團隊將持何種態度對待兩岸關係上,甚至有親學者驚呼:“拜登勝選對臺灣是一個災難!”

“拜登最急的是內政,要應對美國的分裂,要修補特朗普留下的‘窟窿’,比如與盟友的關係。臺灣怎麼可能會成爲重點?”鬱慕明判斷,短期內,兩岸局勢不會有太大變化。對於外界擔心在明年1月20日美國新總統上任之前,特朗普會作出更加極端的刺激兩岸關係的舉動,鬱慕明認爲“可能性很小”,因爲特朗普是精明的生意人,看到苗頭不對,他應該不會在臺灣身上“繼續投資”。

邵宗海認爲,按照特朗普以往的風格,如果他的所作所爲能給拜登留下麻煩,比如用極端手法刺激兩岸關係,他是有可能去做的。但現在,他要面對的事情太多,甚至還有來自共和黨內部的壓力,客觀現實基本上已經不允許他再去“打臺灣牌”了。

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局勢,張亞中向《環球時報》記者提出他的兩個預測:首先,民進黨的迴旋空間會更小,“去年底,臺灣通過‘反滲透法’,由於恰逢臺灣選舉前,這就是給美國納投名狀,意思就是告訴特朗普‘我就是要靠你’。而拜登當選後,雖然美國遏制中國的趨勢不會變,但方法會不同。特朗普想把臺灣當成一根棍子,一直戳大陸,戳到發脾氣爲止,但未來的美國不排除會通過跟其盟友聯合來對抗大陸,不一定只用臺灣。因此民進黨在操弄兩岸議題上沒有辦法像以前那樣爲所欲爲了。”

“第二,從政治學角度看,西方民主體系下的領導人在第二個任期中間會開始‘跛腳’,而蔡英文原來就不是民進黨權力核心的人物,因爲她不是派系領袖,所以已經開始‘跛腳’了。”張亞中說,面對不利形勢,蔡英文想靠美國的支持來鞏固自己的地位,比如特朗普的支持,但未來如果美國不再願意把“臺灣牌”打得這麼徹底,那麼蔡英文就沒有辦法依靠美國來制衡黨內的各個派系。所以接下來民進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會變得更激烈,蔡英文的權力會趨向弱化,因爲她沒有靠山了。

張亞中說,外界有觀察認爲,拜登已經77歲高齡,他繼續第二任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按照政治學規律,他也難免會在任期中間出現“跛腳”現象,尤其是在前兩年,美國的內政問題是拜登的重心,要優先解決疫情、經濟問題,“正常來講沒理由去凸顯臺灣的重要性。不出意外的話,將來拜登對華政策還是會由奧巴馬時期團隊來主導,如果是由一個團隊而非一個領導人來做決定,預計極端化的因素不會過於突出”。

張亞中(資料圖)

鬱慕明認爲,在這樣的局面下,民進黨當局最應該做的是立刻改善兩岸關係,同時讓未來的美國總統認識到民進黨“不是麻煩製造者”。

北京只需繼續保持戰略定力,靜觀其變

邵宗海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他曾跟一些民進黨人士交流過:“願意跟我私下探討的民進黨人士,其觀點也大都屬於並不封閉的類型,他們認爲,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新任美國總統不會延續上一任對手的政策,但會繼承美國社會的共識,所以這一部分人認爲未來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打壓仍會繼續。”

“‘臺灣棋子’的運用對美國來講太容易了,所以我建議北京平時不必把臺灣問題講得過於嚴重,但要做的時候,再用嚴重的姿態去應對,不要讓美國人看到‘臺灣牌’能輕易激怒大陸,見獵心喜。”邵宗海說。

張亞中的觀點與邵宗海相似,他認爲,北京在過去最敏感的時期表現得相當剋制,因此他呼籲大陸一定要繼續保持戰略定力。“美國的態度和方式有微妙變化時,民進黨應該會有所收斂,”張亞中說,再加上大陸的戰略定力,他對未來的臺海局勢感到樂觀。“在此之前,點燃‘引信’的主動權在美國方面,但衝突打到什麼程度的決定權在大陸。所以,未來預計兩岸一觸即發的緊繃狀態應該會有所緩和。”他說。

近日,島內在集中研判美國政府換屆帶來的影響,鑑於新的形勢,一些學者提出必須正視一個現實,即中國大陸在未來東亞乃至亞洲安全秩序中會扮演核心角色,更擁有主導權。在邵宗海看來,其實中國大陸在過去幾年已經在扮演這個角色了,包括南海、東海地區,“所以美國纔會不高興,要談什麼‘航行自由’”。邵宗海同時提到蔡英文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已徹底失敗:“臺灣有幾個專門負責東南亞研究的學者,見面聊天時我問道:‘你會講那邊的語言嗎?’對方笑了:‘學什麼當地話?我人民幣拿出來,全部都跟我講中文!’”

“美國不再是當年的美國,大陸也不是當年吳下阿蒙的大陸。”鬱慕明說,“中國人不趁火打劫,中國人會順勢而爲,當下只需要靜觀其變,以靜制動,按中華文化的特質行事,這對中國是最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