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危」整亂象! 醫師提「三類微整形不良反應」
▲微整形恢復期短,許多人已習慣依賴微整。(圖/達志示意圖)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據統計,2014年醫美療程年銷售額高達600億臺幣,因手術療程簡單、免動刀、術後恢復期短更成爲現代愛美女性的保養利器。但隨着微整市場日漸成熟、醫材多樣化,市場出現部分填充物僅有產品原料獲得國際核可,而產品本身並無國際(如:美國FDA/歐盟認證)許可,這反讓醫師在施打上無法確保療程的安全性。臺大醫院皮膚科暨醫美診所院長曾忠仁醫師提醒,民衆除了與醫師充分溝通外,更要注意所選擇的療程產品是否有取得多國的認證。
在臺灣微整型範疇包含「玻尿酸填補、肉毒桿菌素除皺、晶亮瓷塑形、拉皮等」,更有透過自體脂肪做爲填充劑,不論哪種療程都是在幫助民衆進行臉部瑕疵的修飾,雖然效果令人滿意但微整形的不良反應往往成爲愛美男女怯步原因。曾忠仁醫師也指出以下「三類微整不良反應」。1. 因注射造成的損傷當針頭注射入皮膚組織,所造成的皮膚損傷,這類型的損傷較爲輕微,主要像是:瘀青、出血等。2. 施打技術造成的損傷因專業技術的問題,導致施打部分產生結節腫塊、因誤判施打劑量造成超量注射的過度矯正,或因不夠了解血管構造產品植入血管,造成血管損傷,而較爲危急且嚴重的狀況,如:失明、中風等。3. 產品材質造成的損傷部分產品因材質關係,注射後容易引發過敏、發炎或發紅的反應。除了上述問題,另外也常造成不良反應的原因之一就是民衆「爲了保持施打效果而隱瞞過去施打經驗」,曾忠仁醫師強調,這樣不但會誤導醫師對劑量的判斷,嚴重會使填充物施打超量,反而影響施打效果,因此建議民衆要讓醫師充分且全面的掌握狀況,不要因爲貪圖瞬間的效果,反釀成大禍。曾忠仁醫師進一步表示,注射深淺取決於醫師對血管分佈及填充物的瞭解,醫師依照不同的部位會選擇不同器械以避免術後不良反應,若部分民衆因血管分佈較爲特殊,那就更有賴醫師的專業。因此,從事醫美行爲務必認明合格醫療院所及醫師,才能確保療程安全性。
工作繁忙,身體嘛愛顧!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即時掌握最新醫藥保健資訊→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