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攔截時空的旅行

美麗鄉村(新華社圖)

科技的發明,讓文明不停地往前進。各種科技、電子、交通建築甚至便利商店的遍佈,大大的改善了原本不方便的生活,可以說,現在的人比起古早的人在勞力與時間上的效率提高甚多,但是爲什麼「懷舊」卻是許多人仍保有的情懷呢?

我們留着有紀念價值的古董,雖然它的功能已經跟不上時代。我們也對碩果僅存的老建築、有時代風的車站、一些老明星畫片黑膠唱片、甚至已拆除的幾十年歲月舊枕木都存有依戀感,這是什麼原因?我想那是因爲我們從它們存在的時代走過,經歷過那些歲月,看着它對早期生活有過貢獻,然後逐漸被取代繼而被淘汰,但是這些舊物形象與功能,深深的印在我們的腦海

當然,古早年代的生活也印在我腦海,不自覺的在旅行途中,對老鎮老街、仍保有的老的生活方式特別有感覺,年輕人喜歡追逐時尚,我卻對探訪舊地方有着極大興趣,於是我像走進了古早時空,當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突然像攔截到以往回到過去;爲此流連忘返,那怕它有些落後跟不上時代。

2008年我來到山東曲阜楊柳村,見到一排尚未拆掉的舊式農村房子,低矮昏暗用土壞建起來的房舍,像穿越時空而來身處在水泥兩層屋宇之間,顯出它的年歲與老邁。我好奇的查看探訪,主人引領我進入,居然看到從小聽北方籍母親所說的「火炕」;它是一種磚石結構的建築設施,其內建有炕間牆通煙道,在竈口燒柴產生的熱氣使炕產生熱量。我看了嘖嘖稱奇,因爲老人述說家鄉的炕我沒有概念,現在親自見到竟有一種親切感,這是冬天零下十幾度時的必備設施,由於現在新建房舍已安裝暖氣片,這種熱炕只有在老房子中尋覓了。

山川阻隔的大陸,開發的進程並非同步進行,所以會有一線、二線、三線城市之分。三線以下的城鎮或村鄉肯定爲數衆多,這些被封閉在山區、海濱、沙漠、高原地廣人稀之處,也因此保留了舊時風貌。當地生活或許不便,但與開發城市所需貨品差異並不大;可探究的是,幾乎半世紀過去,這裡的改變並不大,居然保留了許多未被同化的的民俗風情與風貌,像是服飾、語言、建築、風俗習慣、食物、交通工具、手工編造器皿等,初到此地會感覺時空停滯了,自己是否已攔截到時空,回到幾十年前的生活模式。

這不是刻意做成古鎮樣子以招徠遊客,而是整個鄉鎮村寨,都有一種未被現代文明同化的化外之地。百千年前古詩詞中形容的景像,在這裡都可以映照。如王維《渭川田家》裡:「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牧童,倚杖候荊扉。」的景像每日可見。在村寨畜養的牲口,往來放牧經過村道,亦如鄭板橋《田家四時苦樂歌》裡:「掃不盡牛溲滿地 糞渣當戶 」的實在景像,令人喟嘆百年前詩中描述情景,在現今村寨裡依然存在,是我誤闖了過往的時空裡嗎?

這裡屬邊城,漢人婦女纏頭穿斜襟古裝,男人着單片蓑衣戴寬大笠帽。日常食物中有蜂、蟲(蚱蜢)入菜。飲用的是山泉,家裡有「火塘」取暖。往村寨看去,家家都是兩層木造古典房舍,有烤煙樓、豬眷牛墟雞鴨圍籬,不早之前泥磚房竹圍籬比比皆是,乍看之下有桃花源記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之貌。讓我這外地人的穿着在此顯得突兀,但是村民的不排外與熱忱卻是令人感念的。

絕大多數的老人尤其是女人,一輩子沒有離開過村寨,過着「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山居生活。這裡時間像停滯了,太陽出來就是一天,連續下雨就是走親戚,而日落後大地一片沉靜,萬籟俱寂中只聽到蟲唧與夜鳥聲鳴。站在院落仰望蒼穹星斗棋佈定位清楚,這是一個與世無爭世界,如果人們奮鬥一生想尋覓一處安身之處,卻發現此地的人早已過着這樣無憂的日子。

除非留下,否則我必將脫離此刻時空返回現代,重新面對空氣的污濁、水中殺菌的氣味,人煙幅湊帶來的緊張,而大樓林立連向陽面都能賣錢的城市,雖讓人方便卻不是舒適。沒有一種特別工具能把人帶回單純的過去,但是如果我不畏旅途辛勞,千里之外幾近兩天才能到達的此處,就能回到過往時空,享受一個單純無爭的世界。(劉先昌/臺北市)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