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封校一個月,我的精神內耗何時才能治好

不允許堂食後,學生食堂撤走桌椅成爲溜冰場。(作者提供)

封校,是從10月24日開始的。

最開始的通知是3天,後面不斷延長。這一個月來,疫情好像成爲了我生活的主旋律。做什麼,都要先考慮疫情;做什麼,都好像被疫情影響:

課程安排與核酸時間難以錯開,糾結什麼時候抽空去做核酸;進入寢室、超市、圖書館先亮出綠碼;就連在食堂吃個飯都要……

不過我們學校相比其他地方已經好很多了。我們依舊可以在學校內自由進出,上課可以去教學樓,不用待在寢室上網課;食堂可以自由進出點餐,不用呆坐在寢室等盒飯。

而且目前食堂的桌椅已經「解封」了(恢復堂食)。不過學校解封依舊遙遙無期……就連快遞點也被封住了。

當然,不止是學校內的,整個武漢市的快遞點都被封住了。

老媽好着急:「我買的贛南臍橙會不會在快遞點壞掉?」「還有買的螃蟹,要是放三天螃蟹死掉了怎麼辦?能找商家賠嗎?」這倒是個問題。

生鮮類的物品保質期本來就短,不少商家好好地把螃蟹發出,結果最後到達買家手裡的,是死了一兩天的螃蟹。買家的利益受損了:死的咋吃啊?能不能找商家索賠?

商家也絕望了:專門挑的活蹦亂跳到處爬的,還額外塞好幾個冰袋、泡沫紙,要我賠我真虧大了!

難道找物流?但物流也只是按政策封控管理而已。

這損失,總不能讓新冠病毒來承擔吧。

快遞點封控,小哥只好把快遞擺在門口待取。(作者提供)

01

今天,關於疫情防控的「二十條」也發佈十天了。

印象最深的兩條,一個是第四條的取消「中風險區」,只保留「高」「低」兩種,而且高風險區只能以單元、樓棟劃定:這不就是「解封」的號角嗎!

另一條則是入境「7+3」改成「5+3」且不再重複隔離:對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爲「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員在第一入境點完成隔離後,目的地不得重複隔離。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出入境無所謂,但對我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喜訊:說不定我能回臺灣了!

之前從臺灣回大陸得隔離近一個月(上海隔一次、武漢隔一次),所以一直沒有動過回去的心思。

但現在,或許一個寒假之內,我就能完美回臺灣後趕在開學前回到大陸!

「二十條」發佈以後,武漢也在積極響應。

雖然身在校內,但網路上可以看到商超逐漸開放、中小學開始復課,餐廳也開始堂食了。

不過武漢也不是完全放開,全員核酸還在繼續,每天爆出的疫情感染數量並不算小。

居家隔離人員增多,也給基層社區帶來了更多的管理壓力。老媽週末加班也已成家常便飯。

不同地區也根據二十條,針對核酸檢測、人員管控等防控重點領域,陸續出臺了相關的調整政策。

不少地區將核酸陰性證明時效延長,從嚴格的24小時變爲48小時、72小時;進入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驗48小時陰性,而是要求掃「場所碼」……

當然,也有部分地區依舊保持靜默,比如已靜默百天的新疆。

02

「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這「優化」到底是縮緊還是放開?

我覺得肯定不是縮緊,但也不完全是放開。

疫區管理上,密接隔離時間縮短、取消「次密接」和「中風險區」、明確高風險區範圍、高風險區外溢人員改集中隔離爲居家隔離。

甚至明確「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還提到不能「一刀切」、層層加碼。

不熔斷航班、縮短隔離時間,入境也放開了。

這麼些內容,在二十條裡已經佔了一半,感覺大體方向確實是「有條件的放開」;其他的內容更多是確保被隔離者和重點人羣的權益,也不是「縮緊」措施。

也確實,疫情這麼久以來,對經濟的影響實在非常之大。有人戲稱:「沒錢賺沒錢花,單要這條命能怎麼用?」

出臺「二十條」,想必其意圖也是逐漸社會面放寬,讓經濟活動恢復正常狀態。

既然決定要逐漸「放開」,也要隨之做好相應的對策。

中國作爲人口大國,醫療資源本就不足,社會面感染一旦增加,藥物、診療資源必然遭到擠兌。二十條也已經想到了,第11到13條都是醫療資源調度、協調和預防相關的措施。

第14條則是強調「重點人羣摸排」。

重點人羣是哪些?其實並不是超市、菜場、工地人員等「容易感染新冠的人羣」,而是患有基礎疾病且對新冠抵抗力弱的老年人。

疫情真爆發了怎麼辦?第15、18、19條則做出了特殊要求和安排,減少恐慌。

以上這麼多條,總的來說就是要打一場硬仗了。

曾經「全員嚴防死守」不再,現在只有「重點人羣嚴防死守」。

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作爲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應該自覺做好自身防護。

03

從2020年疫情開始時,網路上關於「清零」和「躺平」兩種聲音的爭吵就沒有停過。

近幾天來,石家莊的防控措施讓爭吵更上一層樓。

新冠病毒到底可防可控嗎?

沒有人會忘記那個不少人沒能挺過的、分外寒冷的2020年冬天。

在封城三個月、所有醫療資源向新冠患者傾斜的情況下,武漢最後還是有一千餘人離開。

但對比羣體免疫、全面放開、2020年有18萬餘人因新冠而死的美國,中國的防疫的確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那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假。

但新冠病毒本身也在不斷變異。

從去年秋天奧密克戎取代德爾塔以來,新冠確實展現出了斷崖下跌的病死率。

但致死率降低,帶來的是更強的傳播力。

奧密克戎傳播數R0爲7-8,意思是在無防護無疫苗情況下,1個病人平均傳染7-8個人。

感染者從被感染到傳染人平均僅需2天時間,最短僅需24小時左右。

面對這樣「狡猾」的病毒,防疫難度自然是空前絕後的:這邊綠了那邊紅,那邊綠了周圍紅。

之前那種「不惜一切代價應對新冠」的措施,已經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也並不能完全控制住疫情。

但也不能完全放開。「共存」是必然趨勢,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而新的「二十條」是一條明路,在儘可能控制住疫情的同時減少疫情損失,也兼顧經濟社會發展,更加與時俱進、實事求是。

希望地方政府都能按着「二十條」,在保持基礎防控的同時,將政策重點調整到醫療資源的整合與調動上。

重點人羣的摸排上,可以考慮增加對老年人的防疫宣傳。感覺目前不戴口罩的,中老年人居多。疫情還沒有完全控制的情況下,重點人羣一定要減少外出,保護好自己。

不過,在我打下這些字的時候,新一輪疫情又出現了。還是祝大家身體健康、早日解封吧。

(AveryMorgan/現居武漢)

(本文來源:「一家兩岸」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