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脫亞入歐」

(圖/達志影像)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臺灣政論節目討論的比重已超越了對國內事務的關注,這情形真乃世界獨有,所以如此,一句「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就直接投射了大家的焦慮,所以對於沒有外交關係又遠在天邊的兩國戰爭,竟也有濃厚脣亡齒寒之感。

這種關心緣於現實,將俄羅斯比爲大陸,將烏克蘭比爲臺灣,一方面告訴大家烏臺處境相同,另方面又大力強調兩岸與俄烏完全不能比擬。處境相同,強調的是以小對大的關係;不能比擬,則因有海峽天險,且美臺關係「堅若磐石」。

正如此,絕大多數節目所說所播都乃一面倒的報導:烏克蘭天天打勝仗乃至俄羅斯不日內就會投降,即便外媒證實其中不乏假新聞,卻可以繼續舌粲蓮花、言之鑿鑿,而如果不看臉孔,單看評論內容,你還真以爲臺灣是歐盟的一員呢!

向歐美靠攏,是非西方國家常見的現象,畢竟,西方几百年來的強勢原有它的道理,師法長才,也才能讓自己走出困境,此中,最成功的例子莫過於日本的「脫亞入歐」。明治時期的「脫亞入歐」讓日本蛻變爲強權,這是日本的道路選擇,而以「脫亞入歐」標舉,直示的,則是日本眼中亞洲的封建落後,以此,脫離落後的亞洲融入進步的歐洲正理所當然。

落後的亞洲/進步的歐洲,是西方的認知,也是西方殖民者遂行其殖民的「道德依據」,正如此,西方最喜談「普世價值」,既「普世」,就可以超越國族間的差異,以此而可無遠弗屆地遂行己願。但在此,先不論其價值是否真普世,自己卻已先陷入「自覺優越」乃至「朕即真理」的迷思,由此衍生了許多與自己標榜相悖的雙重標準乃至戰爭。

對難民的態度就是一例。難民是戰爭的受難者,對其處境原該同情並給予實質的幫助,但難民非今日纔有,對敘利亞、阿富汗等第三世界國家的難民,歐美的關心常極爲涼薄,談到他們的遭遇,往往將原因歸於難民家國的「落後」,卻從不回頭檢討強權利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這種優越感在過去使日本用「大東亞共榮圈」來入侵中國,但優越感也不止於亞洲/歐洲這種地理的對比,二次大戰德國的猶太/亞利安種族二分論,導致的屠殺更就令人髮指,其主事及執行者,平日還多有聽着古典音樂、愛家、愛國的「好人」。

而真說,這幾年,臺灣也有着濃濃「脫亞入歐」的氣息,所謂「進步價值」,所謂跟上「世界」潮流,就有着視亞洲爲落後的心理背景。以「廢死」爲例,它來自西歐,因此是不容質疑的進步價值,所以臺灣雖有近9成人贊成死刑,依然得實質廢死,因爲這是以進步開化矇昧,以文明啓迪野蠻,與正反兩造誰多誰少原可無關。

正如此,談起大陸,一些自命文明的臺灣人乃直以中國人天生就賤,所以桃園機場遊覽車受難家屬合該得不到蔡英文的問候與道歉,陸配及其孩子在防疫上遭到的歧視也一樣。在此,兩岸關係的良窳固是因素,但人道這「普世價值」都不須加諸他們身上,也正因他們並非「文明人」。

這幾年,臺灣的「去中國化」遂行得如火如荼,政治因素外,視中國一切都爲落後的優越心理也是個深沉原因,既「脫亞入歐」,中國的傳統如古文就是糟粕,西方的傳統則是普世的經典。

解讀臺灣現象上,「脫亞入歐」是個可資參考的切入,臺灣許多事物都特別強調「亞洲第一」,面對歐美,則不敢有任何質疑之處。然而,歐洲文明固有許多值得他人學習之處,兩次世界大戰卻就出現在這自命優越的文明之上,可見看文化還須具備更有機的觀點;而在全球已邁入文明對抗、多極世界的當下,臺灣還有如此強烈「脫亞入歐」的心理,其甘心作爲大國棋子也就不令人意外了。(作者爲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