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菜教母黃婉玲 堅持百年祖先味──下架舊作 重推《被誤解的老臺菜》
有「臺菜教母」之稱的黃婉玲深怕成了臺菜罪人。(陳俊吉攝)
電影《總舖師》原著作者黃婉玲(左),感慨臺菜古早味被炒作,決心展開古早味教學。(本報資料照片)
《被誤解的老臺菜》。(時報文化提供)
長年推動臺菜復興運動,曾擔任電影《總舖師》美食總指導,同時也是電影的原著作者,然而被譽爲「臺菜教母」的黃婉玲,也因爲電影的趣味手法,自覺讓人誤會了臺菜而成了「臺菜罪人」!她說,「我得寫書,一點一滴每個細節都寫下來。」抱着搶救的念頭,黃婉玲對自己的著作不惜「砍掉重練」,讓舊作下架,新推出《被誤解的老臺菜》。
傳承要原汁原味
電影《總舖師》讓傳統辦桌文化和老臺菜獲得了大衆關注,又以誇張趣味的方式,將一道「雞仔豬肚鱉」以相互套疊的造型呈現,黃婉玲笑稱:「當然不可能真的套疊,而是各自分開處理的。」然而看熱鬧之餘,又有多少人真的品味過而懂得這道補品的好滋味?又有些廚師雖照着黃婉玲的文章內容做出同名菜色,卻從食材到味道都沒有老臺菜的影子,讓一心想復興臺菜的她覺得自己是「臺菜的罪人」。
爲什麼黃婉玲堅持老臺菜的味道要原汁原味地傳承?她說:「現在滿街都是韓國、日本的味道,真正屬於臺灣的味道呢?這纔是我們的根,怎麼能丟了?」曾經花了大量時間向老師傅學藝,黃婉玲意識到老臺菜的精神在於「珍惜食材」,「善用食材」,透過料理展現出刻苦打拚的生活智慧,以及利用食材相互撞擊出和諧美味的移民色彩。
「老臺菜幾乎不用調味!」彷彿神奇的魔法,照着老師傅的方式一步步做出來的「蘿蔔四喜湯」,看似素淨的湯品卻在熬煮高湯、食材的過程中已將豬骨頭中的鹹甘釋放出來,在食材完全結合後幾本上不用再調味,黃婉玲表示自己曾好奇,想看看最後加一點鹽是否能更提味,「沒想到加了鹽之後湯頭味道全變,鮮味盡失。」讓她更是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因爲物質不豐,要把每樣食材的美味都發揮到顛峰。」黃婉玲說。
「希望百年後的人若想知道老祖先的味道,仍然有跡可尋。」黃婉玲認爲飲食富含先人在這片土地上打拚的印記,「想祖輩們當年唐山過臺灣渡黑水溝而來拚博,離鄉背井的人們喜歡用甘草、胡椒粉調味,因爲取得容易、便宜且有養生效果。」甘草有養身益氣、袪痰止咳功效,因此總說臺菜偏甜,其實不是加糖的甜味,而是甘草的甘甜潤口;胡椒則散寒、健胃、促進食慾,有預防感冒的功效。
疼惜老師傅的心血
40歲前純然相夫教子的貴婦,卻毅然地走進總舖師的廚房,爲了習得老臺菜的地道作法,「水腳」也當過,練就雙手能擡上好幾斤重的大鍋。「剛開始拜訪老師傅的前5年,我天天被罵,時不時就去改運,吃豬腳麪線都吃出了高膽固醇……」黃婉玲除了希望老臺菜的滋味能傳承下來,另一方面也是聽到了一些老師傅的感慨,總說臺菜退流行了,「沒有人要我們了!」然而她認爲,不是老臺菜跟不上時代,而是這講求速成的社會,已愈來愈少人品嚐過靠着時間、體力、人力才能成就的老臺菜滋味。
開辦烹飪教室10年,黃婉玲說:「教怎麼做很快,但要說服學員照着做卻很花功夫。」一道酸菜炒豬肚,光是「鹽逼鹽」這個工法,就是有人不服,不認同,認爲做出來的料理會太鹹,足足費了她2小時說服學員先照做再說,最後端上桌的美味,讓學員依舊不敢相信,這是怎麼辦到的?
這些年,開班授課、自掏腰包辦快閃活動,都是爲了推廣老臺菜的味道,「我總是會想到當時和老師傅們學手藝的點滴,想到老師傅的堅持和感慨,我只希望多一點的人懂得臺菜真正的好滋味,那麼老師傅的心血就還在!」黃婉玲自己做老臺菜,總是調味兩次,一次是自己的味道,再一次是老師傅傳下的味道。她其實向來不反對創新,只是對她而言,傳承、記憶百年前的祖先味,總要有人持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