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赤蛙數量剩1/5 動物園這麼做讓世界都看到臺灣了!

瀕臨滅絕臺北赤蛙。(圖/臺北市動物園提供,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來由於棲地破壞、環境污染與氣候變遷本土「臺北赤蛙」的野外族羣已幾盡滅絕。爲使民衆更瞭解牠們所面臨的威脅,並分享臺北市立動物園十幾年來的研究保育成果園方於30日在兩棲爬蟲館舉辦了「蛙現三生‑美麗共生」的臺北赤蛙特展。 現今人爲開發造成了棲地切割與破碎化,加上因追求大規模農產過度使用化學肥料,臺北赤蛙的野生族羣瀕臨消失,被農委會公告爲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根據臺北市立動物園長達15年的監測,現有的分佈棲地單夜目擊只數都不超過20只,與10多年前單夜目擊可上達百隻的榮景相差甚鉅。

小朋友與可愛的娃娃阿北」合照。臺北市立動物園自2014年起正式啓動圈養繁殖技術,期望能建立臺北赤蛙的域外安全族羣,更在臺北政府支持下,於動物園內設立首座「兩棲動物獨立飼養空間實驗室,2016年更是成功繁殖受圈養的臺北赤蛙,達成一大創舉。臺北赤蛙不僅是此次兩棲爬蟲館「蛙現三生--美麗共生」特展的主角,同時也是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焦點研究物種,更是臺北市政府與新北市政府首次以生態保育議題進行雙北合作的重要典範

▲特展開幕合影。在雙北合作架構下,由臺北市立動物園針對保育類物種臺北赤蛙的個體生活史與圈養繁殖技術等進行研究;新北市政府則由農業局就過去分佈的棲地以及野外族羣現況進行普查,並設置衛星棲地,營造數個適合臺北赤蛙生存的環境,希望串聯成大尺度的生態廊道。雖然研究與保育的工作進展總是趕不及野外族羣衰退的速度,但爲響應全球第八屆「拯救瀕危青蛙日Save the Frogs Day」,臺北市立動物園特別規劃此次特展,以展現保育蛙類的決心,並藉此向世界宣告,保育自然環境與動物,臺灣不會缺席。期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能讓即將消失於臺灣的瀕危物種--臺北赤蛙,再現於美麗的田野農田與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