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貝氏家族:財富傳17代,坐擁上海1000棟房產,子孫大都上哈佛
蘇州貝氏家族:財富傳17代,坐擁上海1000棟房產,子孫大都上哈佛
前言
聽說過富二代、星二代,再往上富的就很少聽過了,而財富也不是單單看賬戶上有多少個零來衡量的。
他們是中國唯一的一個富了十七代的大家族,徹底打破了中國人說的“富不過三代”的詛咒。
他們綿延興旺了數百年,在上海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擁有上千套房產,後代多數子女進入哈佛這所頂尖大學。
他們,就是真正的中國貴族,富了十七代,至今仍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之中,而這個家族的名字就是蘇州的貝氏家族。
那麼這個富了十幾代的家族,到底是靠什麼來維持家族幾百年興盛不衰的呢?
貝氏第一代,開起家族傳奇
根據《吳中貝氏家譜》記載,貝氏第一代,始祖貝蘭堂自浙江金華蘭溪縣遷居至蘇州,以行醫賣藥發家。
至清朝乾隆年間,傳至第七代貝慕庭時,貝氏家族已然成爲赫赫有名的“蘇州四富”之一,以經營藥材爲主。
清末民初,貝氏家族傳至第十三代時,堪稱“蘇州首富”,貝氏也將自己的產業擴展到各個領域。
顏料、金融、政治、藏書、建築等等都是貝氏 家族所涉及的領域,其中最數貝理泰、貝潤生兩支最爲興盛。
貝理泰,1866年生,父親早亡,年輕時中過秀才,因其對經濟的敏感,曾一度被譽爲“金融大亨”。
他曾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商業儲蓄銀行,將祖輩們傳承下來的事業轉型到了金融行業,同時也爲中國早期的金融行業做出非常突出的貢獻。
不僅如此,他還曾協助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併兼任中國旅行社蘇州分社經理,並且連續7年擔任蘇州商會會長。
貝理泰的五子、四孫,均從事銀行經濟事業工作,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他的三子貝祖貽,也就是“現代建築大師”貝聿銘的父親。
貝祖貽是著名的銀行家,中國銀行的創始人之一,曾就職於漢冶萍媒鐵公司統計部。
1914年,貝祖貽進入中國銀行北京總行,先後擔任廣州、香港、上海分行的經理及中行副經理。
抗戰勝利後,貝祖貽被人推薦出任中央銀行總裁。雖然身居要職,但貝祖貽一直秉行公正廉潔的態度,從不爲親謀職。
而貝聿銘的叔祖父——貝潤生,堪稱“顏料大王”“房地產鉅子”,可以說是富甲一方。
貝潤生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時,就已經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擁有近千套房產,可想而知當時的貝潤生有多麼富有了。
雖說在上海購置千套房產,但貝潤生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老家蘇州,在1917年,購買了蘇州的獅子林,花巨資進行修繕,全族共用。
此外,他不僅在園裡設置修建了貝氏祠堂,還設置了“貝氏承訓義莊”,專門用來贍養、救濟族人。
貝潤生注重教育,他曾說:“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遺子孫。”
所以大家常說的“富不過三代”,大多都是將自己的財富繼承給子孫後代,而個別後代也沒有什麼才能,時間久了自然就會坐吃山空。
而貝氏家族之所以能傳承十幾代,靠的也是最難得的“富貴和才德”兼有,並且是富而不驕,樂善好施。
貝氏十五代,世界著名建築師之一
他是全球華人的驕傲,被譽爲“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他曾設計了上百件著名建築,他就是“富15代”的——貝聿銘。
1917年,貝聿銘出生在廣東,10歲跟隨父親貝祖貽來到上海讀書,18歲赴美留學,憑藉着自身對建築學的熱愛,和蘇州獅子林裡古色古香的建築瞭解,他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
美國國家藝術館、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盧浮宮玻璃金字塔、蘇州博物館等皆出自貝聿銘之手。
貝聿銘雖然是美籍華人,但他從沒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他的建築夢,也是從中國萌芽,在國外發展的。
在自己的祖國,貝聿銘也留下了不少的經典建築,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在他85歲高齡爲家鄉留下來的鉅作——蘇州博物館。
貝聿銘將自己多年的建築經驗與對故鄉的深厚感情都傾注在這座建築之中,將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打造出一座“中而新,蘇而新”的蘇州博物館。
在貝聿銘的建風格里能尋找到很多中國元素,這也得益於他從小在蘇州獅子林生活的原因。
貝聿銘在建築上的才華,不僅受中國認可,在國外也享譽盛名,他曾被英國廣播公司稱“全球許多地標性建築背後的男人”。
也曾被中國新聞網評爲建築界的“華人之光”,被人看作是現代主義建築師中最偉大的一位。
2019年,這位世界著名的華裔建築大師與世長辭,享年102歲。
“他對蘇州的貢獻,將永遠銘記於蘇州人的心中。”
5月17日下午,蘇州市政府發佈《來自蘇州的哀思——沉痛悼念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悼文。
文中寫道,貝聿銘爲家鄉蘇州設計的博物館,是蘇州文化的盛事,也是蘇州的榮幸。
他爲蘇州留下的不僅是一座博物館,更是世界認識蘇州的一張名片,是蘇州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
在追悼會上,全體蘇州博物館員工向貝聿銘先生的家屬表示深切慰問,將永遠銘記和懷念貝聿銘先生!
貝氏興盛延續的原因
在國內,一般大型家族企業能夠興盛三代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再加上當今社會各種因素影響,能使一個家族存留幾代不衰是非常難得的。
所以向蘇州貝氏這樣的大家族,能夠繁榮昌盛十幾代經久不衰,它的背後一定會有很多原因。
首先他們家族在婚姻方面是非常看中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門當戶對或者是名門望族,這樣對後代的教育也有極大優勢。
其次就是歸功於貝氏家族的祖訓,“書香傳世,樂善好施”的文化傳承精神。
貝家祖訓使衆多貝家祖孫具備了良好的傳統美德,正是這種傳統美德才能夠讓這個傳承幾百年的大家族經久不衰。
而作爲曾經的山西首富,富二代中的佼佼者,僅用十年就敗光父親辛苦建立的基業,成爲過街老鼠的老賴——李兆會。
他可以說是貝氏家族能夠輝煌十幾代的反面教材,他曾是山西地區聲名顯赫的首富,承載着無數的傳奇故事。
在家族企業中,不管是哪個國家,傳承給下一代幾乎是心照不宣的決定,而李兆會也不例外。
但李兆會並沒有像自己父親一般有商業頭腦,反而因爲種種操作,使集團陷入財務危機,債務高達幾百億,宣佈破產。
李兆會也人間蒸發,踏上逃離之路,更是淪爲一些人口中的“敗家子”。
兩個家族截然不同的發展歷程,讓大家更加清楚真正的財富不是一串數字,而是一份爲人處世的道理以及優良謙遜的傳統美德。
正是祖祖輩輩的傳承與堅守,纔可以讓貝氏這個大家族在時代洪流裡屹立不倒,經久不衰。
結語
財富不是一個家族長存下去的唯一,真正能使你“富裕”的,是利用財富來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見識,正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一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