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爲我們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徵程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系統部署。我們要站在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後繼有人的高度,堅持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圍繞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認真落實《綱要》任務安排,不斷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
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要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學校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立足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與認知規律,以貼近青少年實際的方式方法創新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關係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成效。新時代新徵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要加快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要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確保廣大學生始終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要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打造培根鑄魂、啓智增慧的高質量教材,鍛造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並將成果轉化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要構建“大思政”格局,努力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空間和陣地。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要統籌推動價值引領、實踐體驗、環境營造,探索課上課下協同、校內校外一體、線上線下融合的育人機制。通過實踐育人,可以讓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去感受、去體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課所傳授的道理,從而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要打造一批“大思政課”品牌,用好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實現家庭、學校、社會協同共育,在“大思政課”中增長青少年的知識和才幹,在火熱的實踐中培育“強國一代”的責任感。隨着現代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空間已經成爲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廣大青少年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域,思想政治工作必然要向學生聚集的網絡平臺挺進。提高網絡育人能力,紮實做好互聯網時代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要把握好網絡空間的特徵與規律,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加強青少年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文明素養、行爲習慣等教育,塑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空間和育人生態。
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要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好的教育從來都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讓孩子通過學習擁有高尚的品德、創新的思維、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審美、勞動的習慣,都是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綱要》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出發,提出了加快補齊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短板的要求。這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明確了重點和方向。爲此,必須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抓住教育評價這個“牛鼻子”,樹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防止和糾正“分數至上”等偏差,整治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辦學行爲。要聚焦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面培養,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推進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實施勞動習慣養成計劃,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憲法法治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國防教育,深入實施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讓他們在“拔節孕穗期”奠定人生基石、積蓄成長能量,成長爲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樑之材。
立足新時代新徵程,立德樹人要同時代要求高度契合,同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高度呼應,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我們要着眼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加快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以嶄新氣象培養出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教育報》2025年01月21日 第01版
作者: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