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 季辛吉 川普
季辛吉是美國第56任國務卿。(美聯社)
上述人士系以出生年排序,與行事風格的良窳……嗯,也不能說完全無關。
蘇秦是2,400年前戰國時期的謀略家,相傳與張儀均爲鬼谷子門下,倡合縱六國抗秦,先後遊說六國,以佩掛六國相印知名,送縱約(六國同盟)到秦,自此「秦兵不敢闚函谷關十五年」。遊說六國,說來輕鬆,其實反覆穿梭,千辛萬苦,以一套策略,不同說詞,使各國君王願「舉國相隨」,當然有過人的智慧與毅力。
季辛吉是美國第56任國務卿,在臺灣,尤其是老一輩口中,對季辛吉多無好感,主因此君曾在1971年佯裝肚子疼密訪北京,促成尼克森在任內訪問無邦交國(北京),也是日後卡特與臺北斷交的緣起。
季辛吉拉攏北京,原爲加速結束越戰,其後發現在兩極對抗的國際冷戰環境下,中國無疑是一張耍弄Balance of power(權力平衡)的好牌,透過政治聯盟,牽制當時的蘇聯,更易以低成本達成兩極平衡,縱橫捭闔,不遜於蘇秦。難怪卸下官職將近半世紀,一直是各方請益的對象,也是一代謀略家。
川普重返白宮後,國際輿論出現Reverse Kissinger(逆向季辛吉)的說法,講的或許不是川普本人,但也顯然是川普團隊的外交思維。其實美國在歐巴馬時代,就驚覺疏於經營亞洲,乃有pivot to Asia(重返亞洲)政策,即在壓抑中國大陸的崛起。2017年學者艾利森著書,倡議修昔底德陷阱,乃至拜登時期的友岸外包、小院高牆都是一脈相承的戰略佈局。2022年俄烏戰爭,歐美聯手的制裁行動,意外把俄國更推向中國,川普想要重拾Balance,師法季辛吉,只是反向思維,拉俄製中,兼可坐收停戰漁利,所以不斷向普亭示好,即使俄國恢復轟炸,也不改其衷。
季辛吉在2023年末去世,2022年7月德國雜誌Der Spiegel曾專訪這位12歲前爲德國籍的「老先覺」,請其評論俄烏戰爭,這綽號老狐狸的外交家,竟說沒有直接的答案,「因爲在某一層次上這是有關Balance of power」,「但在另一層次上它又有內戰的面向,而且是綜合歐式國際問題與全球問題的戰爭」,這句話已不易消化,他下一句話更耐人尋味,「當戰爭結束,問題在於俄國是要與歐洲有一協調的關係,還是成爲歐洲邊境亞洲的前哨」。一段話間接點明俄烏微妙的關係,也順帶說明俄歐的歷史情結。
熟讀季辛吉1994年名著「大外交」(Diplomacy)可以發現,其精髓與戰國策或史記蘇秦列傳頗有神似之處,只是前者多了核戰風雲、國際組織、大國角力等因素,面向可能更爲複雜。
撫今追昔,不得不佩服蘇秦的深謀與遠慮,在戰國七雄時代,得以盱衡大局,洞悉六國的矛盾,施展三寸之舌,借燕趙相依之勢,復激將韓王,以利服魏,再收編楚國,換得中原15年的和平。觀察蘇秦言行,真正是談判藝術的極致發揮,不像季辛吉多少倚恃美國國力,而川普處理巴拿馬運河、加拿大州、還有格陵蘭領地的囂張言詞,各國上下每有口不服心也不服之感,離「舉國相隨」的境界差之遠矣!
從季辛吉主張國家利益至上,川普主張America first(美國優先),真正如國際媒體所說,充滿selfishness and ruthlessness(自私與無情),想要談權力平衡,本身也要先有些斤兩,沒搞通戰國策前,不要輕易相信國際交易的話術。
相較之下,美國副總統情急之下脫口而出:ridiculous for America to push Russia into the hands of Chinese(美國把俄羅斯推到中國手中真是太荒謬了),還是蠻可愛的。
(作者是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