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敵》:“體寒”的當代反諜劇,怎麼破局?

奇道自導自演,廖凡、朱珠領銜主演,刁亦男監製的國安反諜劇《宿敵》播出後,並沒有徹底改變近年來國安反諜題材的“體寒”特徵,這部劇網播熱度並不算太高。不過,劇集的可看性尚可,它爲了打破“體寒”體質所做的一些嘗試,目前看來還是有效的,也爲之後的類似創作提供了一點方法論。

《宿敵》海報

近些年來,國家安全的觀念愈發深入人心。以21世紀的當下爲背景的國安反諜劇也紛紛涌現,試圖通過熒屏展現這一隱秘而關鍵的領域,並起到寓教於樂的科普作用,比如《守衛者·浮出水面》《暴風眼》《風暴舞》《對手》《特工任務》,等等。除了另闢蹊徑的《對手》口碑熱度雙贏外,當下的國安反諜劇普遍“體寒”。

爲什麼像《潛伏》《風聲》這樣的傳統諜戰劇大家都愛看,國安反諜劇卻很難有大的聲響?

傳統諜戰劇多以新中國成立前的歷史時期爲背景,複雜的歷史環境爲創作者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戲劇張力。劇集往往以敵我雙方的明爭暗鬥爲主線,通過臥底、滲透、反滲透等情節設置,展現我方地下工作者的英勇鬥爭。劇情具有強情節、強節奏、重邏輯、重懸念等特點,能夠緊緊抓住觀衆的眼球。諜戰劇還常常涉及身份迷局和人性掙扎,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

當代國安反諜劇主要以新世紀以來的和平時期爲背景,國家安全工作依然重要,但諜戰工作的形式和內容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國安反諜劇更多地聚焦於技術保密、信息安全、網絡攻防等領域,這些領域非常重要且充滿挑戰,但從觀衆的視角來看,很“高大上”,抽象且專業化,距離生活有些遙遠,觀衆的代入感較弱。

《宿敵》圍繞航天機密的竊取案展開

和平時期的國安工作更多側重於信息戰、技術戰和心理戰,而非直接的武裝衝突和生死搏殺,戲劇呈現上不那麼緊張刺激。與此同時,由於國安工作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劇集在展示具體的反諜工作時,無法像傳統諜戰劇那樣詳細描繪具體的行動細節,情節設計上只能“含糊其辭”。此外,國安反諜劇在身份迷局和人性掙扎方面的挖掘空間很有限,因爲主人公是國安人員,需要確保角色的正面性。

所以,傳統諜戰劇經典迭出,但當代國安反諜劇難逃“體寒”的命運。此前的《對手》算是一個例外,因爲它另闢蹊徑,大膽地以反派視角切入,將間諜的日常生活、中年危機,與緊張任務巧妙融合,以生活流的敘述方式展現了國安鬥爭的另一面。當然,《對手》這麼刁鑽的角度可遇不可求。

這一回的《宿敵》,不像《對手》那麼有顛覆性。若褒義地講,它是“守正創新”,有當代國安反諜劇的傳統路數,也做了一些戲劇上的創新。這種“守正創新”,鮮明體現在它的雙線敘事上。

明線主要講述國安幹警郭偉傑(張開泰 飾)在調查“901所竊密案”的過程。

故事開始於2019年,濱海市“901所”的絕密文件被盜,國安幹警郭偉傑受命調查此案。郭偉傑逐漸發現這起竊密案與19年前的一起航天城“十四院竊密案”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隨着調查的深入,當年竊密案的經辦人吳豫(廖凡 飾)成爲這起新案的嫌疑人。爲了揭開真相,郭偉傑開始回溯19年前的舊案,試圖找出兩案之間的關聯。

郭偉傑(張開泰 飾),發現當年的舊案

這條線可看,但總的來說,意思並不那麼大。它有着國安反諜劇的普遍困擾:如何將那些“高大上”的國安反諜工作做得通俗好看、引人入勝,而不至於顯得有些空洞?

比如劇中有這樣一個橋段。“901研究所”的服務器突遭網絡黑客的猛烈侵襲。郭偉傑當機立斷,迅速組織團隊展開緊急排查與防禦措施,但對手的攻擊異常猛烈。負責網絡技術管理的副所長何志飛親自上陣,憑藉精湛的技術迅速穩定了系統,並有效阻止了病毒的進一步擴散。

黑客一方並未因此亂了陣腳,反而繼續從容不迫地指揮着下一輪的攻擊。郭偉傑見狀,立即指示何志飛着手查找異常登錄的授權碼,堅信在衆多的攻擊源中定能揪出與“901研究所”相關聯的蛛絲馬跡。他們果然發現了一個名爲林野的可疑用戶。郭偉傑並未急於切斷連接,而是示意技術人員繼續深入追蹤,以期揭開更多背後的秘密……

這個橋段單看字眼很緊張,但到了劇情的拍攝,就很“平”。觀衆很難理解黑客是如何侵入系統的,國安人員又是如何具體應對的,因爲這些高科技手段在視覺呈現上缺乏具體的畫面和細節,觀衆只能通過對話來了解這些技術手段,而看不到具體的攻擊過程和防禦措施,導致整個反諜過程就是“自說自話”。

臺詞讓人“不明覺厲”,但具體怎麼厲害並沒有拍出來

劇中的科技攻防戰幾乎都有這個不足——提供的只是表面上的緊張。所以,明線主要還是靠一些傳統的刑偵手法來製造吸引力。

當代反諜劇的高科技反諜橋段,幾乎都是在臺詞上體現

劇集的暗線聚焦於19年前“十四院竊密案”發生後,吳豫如何一步步追查真相、揪出“宿敵”,爲自己洗清冤屈的故事。

19年前,年輕的國安幹警吳豫在竊密案發生後的抓捕行動中,爲了阻止嫌疑人逃離,情急之下踹了抱住自己腿的嫌疑人,嫌疑人意外身亡。吳豫聲稱自己看到了一個戴漁夫帽、背後有紋身的神秘男人,但這一說法並未得到監控錄像的證實,反而使他陷入無法自證清白的困境。吳豫受到處分,他一氣之下辭職。

吳豫(廖凡 飾)遭到誤解

離開國安局後,吳豫決定查清真相,爲自己洗清冤屈。他製造了一起鬥毆事件,故意入獄,以接近當年在酒吧看到的紋身線索。在監獄中,吳豫通過與“大哥”魏東山的交鋒,發現了紋身的來源。

吳豫入獄

出獄後,吳豫跟隨魏東山一同前往邊境城市謀生,他深受魏東山的器重。吳豫幫助魏東山解決了一系列麻煩,也利用魏東山的關係網,逐步揭開紋身男背後的秘密……

吳豫查找紋身

觀衆不難猜出,19年前吳豫之所以離開警隊以及入獄,是“臥底”工作的需要,以便揪出紋身背後的幕後主使,將竊取國家機密的龐大網絡一網打盡。

由此,觀衆經由吳豫19年來的經歷這一條線,看到的是一名國安警察,以臥底的身份,深入險境,一腔孤勇地追蹤沉默的真相。這就讓劇集跳脫出國安反諜劇的範式,而具備類似緝毒劇的類型魅力,有着較強的戲劇吸引力。

吳豫是臥底

比如吳豫作爲國安警察長期潛伏,僞裝成亡命之徒,經歷了各種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體現了臥底元素;他與對手張弛(奇道 飾)之間的智鬥、武鬥以及心理戰,構成了劇集的核心衝突,展現了警匪對立的緊張氛圍;通過細緻入微的偵查和推理,逐步揭開真相,凸顯了推理元素;吳豫在追查真相的過程中,不僅要面對外部的敵人和困境,還要處理自己內心的掙扎和矛盾,他的痛苦、憤怒、不甘和堅持都讓角色顯得豐滿立體;吳豫與姍姍來遲纔出現的女主角黃蕭(朱珠 飾)的相遇也帶有黑色電影的意味;此外,吳豫在邊境地區的行動,揭示了邊境地區特有的地理風貌和社會環境,增加了劇集的奇觀色彩……

單戀吳豫的女孩,死在吳豫懷中

換句話說,《宿敵》正是通過吳豫這一條線,彌補了當代國安題材“落地難”的困境。明線略顯雞肋,暗線纔是看點——這也從劇名可見一斑。所謂“宿敵”,就是吳豫追蹤了19年的敵人。宿敵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吳豫的命運,吳豫始終未曾放棄對宿敵的追蹤,他與宿敵的鬥爭不僅是意志的搏殺,更是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吳豫與張弛19年前打過照面

雖然《宿敵》多少帶有奇道導演此前一些作品的特點,比如導演太自戀、情節夠抓馬、邏輯太太跳躍,但是它也算是找到突破了國安反諜劇的“體寒”特質的一個路徑,即類型融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當然,這個方法說到底也是治標不治本,對於創作者而言,最大的考驗是如何突破國安反諜劇的一些客觀限制,紮紮實實把劇拍好看了——這幾年可還沒有成功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