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田康博:臺海戰爭信則無 不信則有
東京大學「兩岸關係研究小組」召集人松田康博認爲,「臺海戰爭是信則無,不信則有」,即備戰的結果可以威懾戰爭,反之亦然。(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攻臺計劃」近年常受到討論,尤其是北京是否具有統一時間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東京大學「兩岸關係研究小組」召集人松田康博認爲,「臺海戰爭是信則無,不信則有」,即備戰的結果可以威懾戰爭,反之亦然。他分析,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70多歲的這十年,臺灣較危險;但最終結局將是「蔣介石化」,時間久了只能被迫放棄。
美國之音報導,松田康博表示,習近平的年齡是決定對臺動武的主要因素,他會選擇70多歲仍然有充沛活力的時候採取行動,這十年將是臺灣面臨非常危險的十年。他更研判,最可能對臺動武的兩個時間點是2027年之後和2032年。
「臺海戰爭是信則無,不信則有」,松田康博強調,如果認爲臺海可能會發生戰爭所以會備戰,那備戰的結果就可以威懾戰爭,如果以爲大陸只搞經濟、根本就不會有戰爭,不需要備戰的話,反而會引起戰爭。因此,如果臺灣、美國、日本等相關國家提高大陸使用武力的代價,大陸動武機率就會降低。
松田康博判斷,雖然習近平野心大,這十年讓臺灣籠罩在危險陰影之下,但武統臺灣不太可能,因爲付出的代價跟所面臨的風險實在太高,因此「強制性的和平統一」對大陸來講是最好的劇本,即用武力嚇阻美國,然後逼臺灣放棄抵抗並投降。
但松田康博認爲,「強制性的和平統一」也不可能發生,因爲北京無法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大陸足夠強大、美國產生孤立主義不想對外打仗、臺灣領導人沒有抗壓力且被恐嚇後馬上屈服。
松田康博研判,習近平的臺灣劇本最後結局是「蔣介石化」。他解釋,蔣介石當年在自己體力還夠的時候也想用武力反攻大陸,但時間久了客觀條件不允許,他只能被迫放棄,只不過表面上仍高喊反攻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