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T端電動機車減碳旗艦計劃 邱俊榮:政府應制定車廠電車最低銷售比,自10%逐年調升

產學界齊聲認爲,國內電動運具轉型進度緩慢,目前電動車市售比僅10.73%,與目標有巨大差距。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理事長邱俊榮

近年電動機車銷量概況

各廠電動車銷售比

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提出2032年減碳新目標,產學界17日於「電動機車減碳旗艦計劃線上論壇」齊聲認爲,國內電動運具轉型進度緩慢,目前電動車市售比僅10.73%,與2030年應達35%目標有巨大落差,臺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理事長邱俊榮呼籲,政府應祭出更積極手段,其中,應優先制定車廠電車最低銷售比,要求整車廠自10%逐年調增,以利政府加速電動運具轉型。

總統賴清德日前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時表示,2025年1月要提出臺灣2032年減碳新目標。根據會議簡報,「運輸類減碳」亦在政府減碳旗艦行動的預期計劃內,但受到低價燃油車款、油價補貼影響,目前電動機車市售比相當低,產學界一致認爲,若減碳目標要往上再拉高,政府應擴大資源加速轉型升級爲電動機車,祭出更積極的手段。

邱俊榮進一步指出,2019年電動機車市售比曾短暫達到18.7%,但隔年即重挫至9.6%,此後連年停滯在10%左右,距離2040全面電動化的目標可說「漸行漸遠」。政府應更堅定落實總統賴清德五大目標,讓臺灣從燃油機車大國,轉型爲電動機車王國。

邱俊榮表示,呼應政府提出的2032減碳新目標,SMAT提出電動機車減碳旗艦計劃五大建言,其中應優先制定車廠電車油車銷售比,從10%開始逐年調整,明確要求整車廠達成銷售目標。

邱俊榮指出,電動機車發展具有高度正向外部性,不僅對達成2050淨零排放有必要性,更對經濟發展、空氣污染防治與智慧交通建構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補助不是有利廠商,而是投資社會,政府應當大力支持電動機車產業發展,這也是政府期望達成2040年全面電動化目標的初衷。

邱俊榮說,根據去年賴清德總統揭櫫的五大電動運具目標,SMAT也配合提出五大建言,包含制定車廠電車油車銷售比、恢復環境部新購補助3,000元、機車行銷售獎勵金3,000元、電池資費每月300元與弱勢族羣5成全車汰換金。

邱俊榮建議,政府應制定更積極性的強制作爲,讓車廠負起責任投入轉型,譬如「整車廠電車油車銷售比」。邱俊榮以光陽的成功經驗爲例,他分析,自光陽投入電動機車市場後,2020年的電動機車佔其銷售比不到1%,但歷經短短四年,截至今年11月底已有8.95%的成果,因此政府應更積極要求機車整車廠,可從10%電車銷售比開始,逐年提升5%,才能讓現有各家機車廠共同推動運具電動化、達成淨零減碳目標。

邱俊榮表示,政府爲平抑物價,不得不進行油價補貼,每週公佈的油價都會受到亞鄰國家影響。因此在油車持有成本較低的情況下,政府應透過平衡持有成本差異、增添首購族誘因等方式擴大補助、弭平價格落差,纔有助於實質達成政府目標的效果。

「在淨零轉型路上不遺落任何人!」邱俊榮表示,公正轉型的理念需落實,相較於燃油機車採取低價搶市策略,電動機車現行價格較高,中低收入戶將會因自身財務關係而無法一同轉型,反而成爲排碳大戶,有違公正轉型精神,而傳統機車行也需要政府依公正轉型的理念提供協助,以機車行銷售獎勵金與弱勢族羣全車汰換金等政策,協助弱勢族羣面對轉型。

邱俊榮認爲,電動機車的普及化對經濟成長、淨零碳排都具備正向的外部效果,但臺灣機車族們爲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政府應透過平衡持有成本差異、增添首購族誘因的方式提出補助,才能達成增加電動運具數量的效果。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謝依芸指出,雖政府提供汰舊換新補助,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換電資費方案仍使得電動機車的總持有成本高於燃油機車,費用約爲加油的2.6倍。

謝依芸進一步提議,應該調整現行車輛能效總量標準及管制措施(CAFE)的設計框架,將其標準逐年度加嚴,以便車廠能預計每年必須銷售多少比例的電動機車以符合規範。這樣的調整將有助於促進市場的良性競爭並加速產業的轉型。

賴總統於2024年總統大選競選期間,宣示電動運具發展五大目標,包括:推動電動運具成爲兆元產業;結合ICT產業以及淨零轉型技術,成立「淨零科技平臺」;加速推動機車產業電動化;組成國家隊帶動電動運具打入新興市場;持續推動「公正轉型」。產學界呼籲,如今喊出2032減碳新目標,電動機車是否納入其中,將成爲是否兌現競選承諾的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