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加速出清背後,上海有私募65萬元低價“賣殼”?
6月14日,一則“上海某私募65萬元賣殼”的消息,引起私募圈關注。
雖未傳出這傢俬募的準確信息,但另有中介機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己手裡有一家證券私募殼要出手,“工商協會一致,能代持一年,可以配合發產品,130萬”。
去年以來,轉讓“私募殼”的小廣告一度絕跡,爲何在私募加速出清的背景下又出現了呢?
有中介人士表示,協會的政策嚴了,現在備案越來越難,乾淨的殼價格漲價很正常。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着私募行業扶優限劣的深入,私募保殼成本越來越高,操作起來難度不小。
“130萬代持一年,可配合發產品”
6月14日上午,一則“上海證券類私募管理人賣殼,65萬低於市場行情”的消息在私募圈流傳。據介紹,私募機構工商登記和在中基協的信息一致,無任何異常,在繳納社保人員5名。
爲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多傢俬募殼交易的中介機構瞭解情況,有中介告訴記者,上海的證券類的私募殼公司(價格)130萬;另有一個蘇州的證券類私募殼,90萬轉讓,目前有一個保殼產品,在中基協沒有任何違規處理問題,正常運營。“目前公司人員可以在職一年,可以配合發產品。當轉讓之後,等法律意見書走完流程之後,可以進行人員調整。”
該中介人士進一步表示,“我們不負責變更事項,主要是買方的律師來做變更的法律意見書,進行人員調整。從變更流程來看,少說也要2到3個月,影響產品發行,尤其是在備案產品中,可能會出現被卡的情況,讓你提交反饋資料幾次,影響產品發行,也影響變更的進度了。如果急着發產品,可以收購一個私募殼,先把產品發行了再說。其實目前最多的方式就是這種,私募公司先配合你發產品,私募公司的原高管先不退出,高管待半年或者一年之後,這期間,當你產品發行完了,當變更把握較大的時候,再進行變更,此時公司原高管會退出的。”
對於變更條件,該人士稱,“股東有錢而且有從業經驗,也有投資經驗,高管,法人以及風控,基金經理等也是有從業經驗等等。滿足這些條件之後,變更快的話1個多月,慢的話3個月。目前業內主要的操作流程是,收殼的目的就是急着發產品,沒有發行的平臺,先買私募殼發產品,之後再進行變更。該中介進一步表示,私募原公司的高管和股東都是掛職的,收殼之後,公司的手續和賬號都移交給買方,自己登錄協會的賬號,把資料提交,等協會審覈。如果被打回,修改之後再提交。”
早在2022年之前,“私募殼”交易灰色產業鏈暗潮涌動,部分中介機構一度開出百萬價格轉讓“私募殼”,不少私募殼轉讓的中介在網絡上聲稱,可以轉讓私募牌照,股權、證券的都有,並且取得協會管理人資格,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資源多一些,都可以先配合代持發產品,後期配合變更,甚至開出超過百萬價格買賣私募殼。針對這一亂象,2022年4月8日,基金業協會還發文提醒風險,收到市場機構舉報,所謂私募中介機構及相關個人聲稱可以提供“私募機構買賣殼”等違法違規私募中介服務。
“僞私募”“亂私募”加速出清
隨着私募行業扶優限劣的深入,未來被管理部門註銷的私募機構預計會越來越多。今年以來,“僞私募”“亂私募”的出清步伐在加快,尤其是近期,各種註銷公告不斷涌出。5月11日,中基協一口氣註銷了96傢俬募機構的管理人資格,註銷類型全部是“12個月無在管註銷”。
2023年5月1日《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施行以後,曾經在私募圈頻頻出現的轉讓“私募殼”的小廣告就幾乎消失不見。
近期不少私募透露“產品備案難”,改寫的產品備案反饋情況說明無異於重新出一份法律意見書。從反饋內容來看,細化到員工工資社保、公司流水等。另外投資範圍會審覈得比較嚴,重審覈的主要是投資範圍的債券、衍生品、新三板以及收益互換等。隨着基金業協會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募集、投資、運作管理等環節提出規範要求,大大提高私募證券基金的准入門檻。
但爲何私募殼市場又突然有火起來的跡象呢?
有中介機構表示,“目前協會的政策嚴了,能成功備案的私募機構很少,而目前市場上乾淨的殼很稀缺了,自然價格會漲起來的。雖然協會監管要求提高,變更操作比較難,但是能備案新產品的殼公司,還是不愁賣的。”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着私募行業監管的日漸趨嚴,私募管理人的保殼成本越來越高,行業也正處於出清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私募管理人經營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賣殼的私募管理人會越來越多,殼資源買賣的生存空間也會進一步壓縮,殼資源價格還會大幅下降,因此在當前監管環境下意義也不大。而且監管機構明確表示不認可“保殼”“倒殼”等非正常中介代辦業務,因此殼資源買賣存在較大的合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