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流行/SWATCH挽救瑞士鐘錶業 成你我都有的「第二隻手錶」

▲SWATCH你我都熟,還有可能是生命中第一隻表!(圖/翻攝自SWATCH Facebook)

記者楊坊士臺北報導

說起SWATCH,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可能是國小國中爸媽爲了教導時間觀念而買給你我的第一隻手錶。這隻塑膠製成、用繽紛顏色設計腕錶,當年可是以「人人可接受的第二隻手錶」爲品牌精神,甚至帶領瑞士走過鐘錶危機

在1970年代,瑞士鐘錶業受到各國製表業崛起,出口大幅下滑,當年最大的兩個製表公司ASUAG、SSIH 遭受嚴重打擊。擔任海耶克工程公司CEO的尼可拉斯海耶克(Nicolas G. Hayek)建議合併,及推出低成本、高科技及富含藝術美感的第二隻腕錶(Second Watch)。

▲1981年首批的手錶原型,當時名爲Delirium Vulgare,後來改成Popularis。(圖/品牌提供)

1983年是瑞士鐘錶的大日子,兩個鐘錶公司合併,改名爲爲瑞士微電子製表公司(SMH,1998年更名爲Swatch Group)、SWATCH也正式創立,並推出12款售價39.90瑞士法郎至49.90瑞士法郎(約臺幣1214~1518元)的腕錶,當年產量就設定爲100萬隻!

▲1983年推出的款式,在表壇掀起旋風。(圖/品牌提供)

輕薄設計、親民售價果然颳起旋風,1984年初產量達標後,SWATCH在德國銀行總部掛起162米的巨大手錶,還在法國辦秀。接連幾年開始與藝術、音樂運動等各界連結,或推出耶誕節錶款,將獨特、創新、大膽前衛風格廣爲流傳。

▲1997年推出最薄的塑膠表Skin系列。(圖/品牌提供)

▲與藝術家Alfred Hofkunst合作設計的Swatchetables腕錶,選在蔬果市場販售。(圖/品牌提供)

▲SWATCH也有搭載卡羅素機芯的腕錶。(圖/翻攝自SWATCH Facebook)

你以爲SWATCH只有塑膠石英錶嗎?那可就大錯特錯!早在1991年就有自動機械錶、1994年推出Irony金屬表、1997年推出厚度僅3.9mm的Skin超薄表。2001年,甚至推出過搭載高複雜功能的卡羅素機芯Diaphane-One,隔年,2002年,SWATCH產量突破三億隻。

▲2011年的電子錶,可說是相當前衛的設計。(圖/品牌提供)

▲bijoux就是法文首飾」之意。(圖/品牌提供)

SWATCH把表玩得淋漓盡致,除了還有鑽表、搭載逆跳功能及跨足智慧腕錶領域作品外,2000年推出bijoux飾品、2016年推出太陽眼鏡,要全面攻佔你家衣櫃

▲2001年也跟「龐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聯名推出Flying Time 系列,5款腕錶在巴黎時裝週亮相。(圖/品牌提供)

▲鮮明、繽紛、活力氛圍,就是SWATCH的形象。(圖/翻攝自SWATCH Facebook)

以「人人可配戴的腕錶」概念出發,配上繽紛大膽的設計,SWATCH成了許多人表櫃裡都有的一隻表。不久的未來可能會出現臺灣限定販售的「城市表」,表迷們別忘記去支持一下。

►►看更多時尚資訊分享,快來下載星光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