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爲中小學教育提供“工具箱”
“數字技術的發展爲全球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正深刻改變着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形態。”在日前召開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表示,數字技術一方面能夠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支撐科學決策,並在師生綜合評價、教育資源分配、教育質量評估、綠色校園建設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爲教育治理賦能增效;另一方面,數字技術也帶來了潛在的風險挑戰,考驗着教育治理的能力。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爲人表示,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賦能教、學、考、管、評各環節,而且打破了教育教學過程的時空限制,對於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數字技術帶來的不只是教學資源的共享,新技術對完善中小學治理體系、助力學生全面發展亦有不可小視的作用。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的分論壇中,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王成峰分享了數字教育的成果和經驗。目前,寧夏開發了一套數字教學助手,集成了貫穿教學全過程的常用急需應用。教師有了這個助手,能在線備課、互動教學,還能線上佈置、批閱作業,對學生學情進行分析診斷。
除了教師之外,學生也有一套自己的“工具箱”,寧夏專門開發了網絡學習平臺,爲每名學生提供專屬的數字空間,量身定製學習計劃,精準推送學習資源。在這裡,學生可以與不同學校、不同地區的同學學習交流、共同成長。
學校建設、學生教育也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持。天津市第十九中學校長盧冬梅表示,該校每個學生都有一張校園卡,學校可以通過校園卡識別出學生的行爲習慣,進而優化校園空間佈局,例如在課間人流集中的地方設置休閒活動區等。
此外,大數據還被應用到了學生體育教育當中。天津市第十九中學對學生三年體質健康監測數據進行了系統分析,發現長時間居家使得學生BMI指數受到很大影響。基於數據分析結果,學校提出了“居家”和“在校”兩種場景下的針對性運動策略。“居家”場景中,教師針對學生身體素質出現的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出運動“處方”,學生在家按照“處方”完成運動項目。“在校”場景中,學校實施分類選課,將體育課分成技能型和體能型,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
數字技術爲學生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搭建了一座橋樑。寧夏在國家智慧數字教育平臺上接入了數字博物館、數字科技館等社會資源,開發了長城遺址、賀蘭山岩畫等地方特色資源,使學生足不出戶就能接觸到豐富的課外知識。
王成峰表示,數字技術也爲學校提供了智慧治校的“工具箱”。在學校工具箱中,寧夏開發了智慧校園系統,把校務管理、教學管理、家庭教育等各種場景、功能整合到一個系統中,實現了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家校互動,有效提升了教育治理效能。
“藉助數字技術,我們積累多年的大量教育教學數據有了用武之地。例如,學校實施了‘學科作業日’制度,學生每天在校完成一個學科的限時作業,當日不留家庭作業。學校通過智慧校園平臺,採集學科限時作業的數據,形成了一個學校作業數據庫。這些數據的分析結果可用於改進教學、課堂和學生學習方法。”盧冬梅說。
盧冬梅表示,大量實踐表明,教育數據利用在提升學校治理水平方面具有顯著價值。學校將繼續深化探索,在教育治理數字化方面尋求更多提升。
(記者 孫明源)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