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父女之間

他花了不知多少時間訓練我——在我的人生當中,那是我們父女倆唯一有過的重要相處時間。(示意圖/shutterstock)

現在我開始上中學了,對學業也自有打算。我下定決心,即便得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都要想辦法跳級,原因出自爸的第一個家庭,他在多年前拋棄的那個家庭。

爸不常提到從前的妻小,但時不時總會漏句口風。我得知在他離開那個家的時候,他的孩子已經到了上大學的年紀。據他說,他們對越戰持反對立場。身爲美國在東南亞戰場的陸軍軍官,他覺得他們在批評他的不是。不過我在意的是他有次提到繼女戴安娜時說的某件事。戴安娜似乎是個格外優秀的學生,聰明到在中學跳了一級。

我初次聽他提起這件事,是我小學有次拿成績單回家的時候。我表現相當不錯,大半科目都拿A,少數幾個B,或許團體合奏是C吧,我在這一項向來表現最差(我毫無節奏感卻學了長笛,因爲爸說那是很適合女孩子的樂器)。我知道有件事他聽了一定會開心,於是對他說:「爸,你看,我數學拿A!」我又在討他的讚美了,儘管他頂多只會回答:「很好啊,譚美。」可是這一次,我注意到他眼眶泛淚,於是我胸口跟着一緊。我終於得到他的肯定了!他接着激動哽咽道:「妳知道嗎,戴安娜總是每科都拿A。」我聽了下巴都掉下來了。「她過目不忘,還跳過一級。」

從小到大我都知道湯姆是獨子,也是爸媽的心肝寶貝。身爲女孩,我拿這一點辦法也沒有。但現在,讓我覺得既震驚又恐怖的是,我發現比起我,爸有個讓他更得意的繼女。在他眼裡她既聰明又獨特,我就不是了。發現這件事讓我大受打擊。

爸隨着年紀漸長,情緒會爲了某些事特別激動。他中年以後凡是提到雷根總統、陸戰隊,或是戴安娜,都會泛淚哽咽。他既以他們爲榮,也不避諱流露驕傲之情。不過他一次也沒說過以我爲榮,而這正是我不顧一切想得到的肯定。

他給過我唯一的正面評價是:「譚美這孩子不是頂聰明,卻頂勤奮。」他說得沒錯。我瘋狂苦讀,常常連午餐時間都拿來念書。只要能勝人一籌,我從來不怕下鐵杵磨針的工夫。可是我真恨聽他那麼說,因爲我自認聰明,他竟然不這麼想,很傷我的心。他會說:「好好唸書,哪天妳說不定能進杜克大學,跟戴安娜一樣。」

我花了多年時間才明白,爸喜歡把人物和地方形容得極盡理想。他會告訴我們:「我們從前在維吉尼亞吃的玉米甜得不得了!比世上其他玉米都更甜。」他創造出自己的神話世界,從雅加達的《天才小麻煩》社區到無可挑剔的耶誕節(含耶誕樹在內),就連他在東南亞的大人物形象也不例外。當時我不知道,不過戴安娜也是他珍愛的神話人物。她當然真實存在,就我所知也的確上了杜克大學。不過他把戴安娜理想化成一個完美的青年,爲我立下無可超越的目標。又因爲天性使然,我從未停下追趕她的腳步。

爸不只愛挑剔,有時更流於刻薄。我八歲時想學芭蕾舞,結果他取笑我的身材,說我太壯了。他說:「譚美呀,男生想舉起你的時候,妳會把人家壓扁了!爲什麼不改參加女童軍呢?」他邊說邊笑嘻嘻的,可是我年復一年聽表哥表姊笑我是胖妹,這話直戳我的痛處。

最後他幫我報名女童軍而不是芭蕾課,氣死我了,不過童軍課後來倒是成爲我生活中的一線光明。課程中的露營、健行、闖關混戰,我全超愛,而且一路參加到成爲一級女童軍(現在叫金章女童軍,相當於鷹級男童軍)。就算我不能像戴安娜一樣唸書拿全A,我決心不論嘗試什麼別的活動都要成爲頂尖好手。

我爲了討爸爸歡心,玩起運動來。我開始打排球和壘球,兩樣都變得很強,先後入選儲備校隊和正式校隊。因爲爸中學時曾是鐵餅冠軍,所以我中學也練過鐵餅。他花了不知多少時間訓練我——在我的人生當中,那是我們父女倆唯一有過的重要相處時間。爸是有照的棒球裁判,於是我也追隨他的腳步當起裁判來。他在雅加達組織了一個棒球聯盟,隊伍都由美僑小孩組成。我在他需要更多裁判的時候自告奮勇,也是唯一的女裁判,感覺蠻酷的,可是爸從未多加留意;他就只是打發我去當兒童棒球隊的裁判而已。

爸雖然訓練我擲鐵餅,也看過我比賽很多次,卻從沒來看我打壘球和排球。至於湯姆的棒球比賽,他跟媽自然一場也沒錯過。他們伺候湯姆打點隊服,親自載他去球場,我卻得搭隊友和朋友的便車去打我的比賽。

(本文摘自《活着的每一天:譚美.達克沃絲回憶錄》/讀書共和國)

【內容簡介】在臺灣疫情最危急的時刻,她乘軍機送來75萬劑疫苗。

而她的一生,作爲女兒、母親、軍人,更是可歌可泣的故事。

面對歧視、貧困與傷殘,她從不退縮,樂觀面對。

她相信,再重的傷都可能痊癒。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實實在在的恩賜。

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達克沃絲出生於泰國,成長於東南亞。兒時的家庭雖然富裕,父母的跨國婚姻卻不被長輩認同,讓她母親備受家人的羞辱。泰美混血的她,因爲臉上的雀斑與高壯的體格,更成爲同儕訕笑的對象。

她從小勤學苦讀,但重男輕女的父親認爲,女孩子只要幫忙做家務就好。她沒有因此放棄自己,凡事全力以赴、樣樣要得第一,希望因此能聽到父親的一聲讚美。

中學時代的譚美,因爲父親失業,一度得靠拾荒、領取救濟度日。貧困讓她深刻體會弱勢的絕望,也意識到社會救助系統的重要。

當2004年她駕駛的直升機被飛彈擊落,她成爲伊拉克戰爭中第一位雙腿被截肢的女兵。她對此從無怨言,反而深深感謝那些冒着生命危險救她一命的同袍弟兄。

「我根本不該活着,人卻還在這裡。我知道有人給了我第二次機會,每一天,我都一定要好好利用這條命。」──譚美.達克沃絲

46歲那年,經過無數的嘗試,克服了種種生理困難,譚美終於成功生下第一胎。日後她更將成爲美國史上第一位在任期內懷孕生產的參議員。然而,她曾被一個帶有意識形態偏見的醫生矇蔽,誤以爲自己沒有生育的機會。這段不幸的經歷,讓她決心要做女性身體自主權的守護者。

譚美.達克沃絲的一生歷經了各種的打擊,但她總以勤奮、勇氣與毅力來面對,更時常心懷感恩,努力爲弱勢發聲。《活着的每一天》是她的奮鬥故事,獻給每一位在逆境中需要人生疫苗的臺灣讀者。

2021年6月6日,譚美偕同其他兩位美國參議員──丹尼爾‧蘇利文與克里斯多福‧昆斯──來到臺灣,贈送臺灣75萬劑Covid-19疫苗。然而,譚美更在意的是對臺灣的自由民主的支持:

「我母親的家族其實來自廣東的潮州。他們徒步出走中國,爲的就是要逃離共產黨並追尋自由。我的母親在1940年代初期出生於泰國。因此,可以來到這裡支持這個區域的另一個民主社會,對我而言特別重要。我的家人和我深知自由的代價。而我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美國不會讓臺灣孤軍奮戰。我們會站在臺灣的身旁,確保臺灣的人民有足夠的所需來克服疫情,並持續向前行。」

「永不放棄,永不認輸,永不拋棄倒下的同袍。」是譚美作爲軍人的誓詞,也是她對自己與同伴一生的承諾。

【作者簡介】譚美.達克沃絲(Tammy Duckworth)

現任美國聯邦參議員(2017至今),也曾擔任美國聯邦衆議員(2013-2017)。在此之前,她曾在軍中服務23年,並於2004年伊拉克戰爭中,在駕駛直升機時遭受敵軍攻擊而失去雙腿。不可思議的是,在重傷之下,譚美仍奮不顧身,一心掛念同袍的安危。她的英勇爲她贏得紫心勳章。而她的同袍冒死救回她一命的情誼,也讓她決心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對得起他們。

2014年以中校退伍,在此之前她已積極投入退伍老兵的照顧工作之中。譚美的父親法蘭克.達克沃絲爲二戰與越戰的退伍老兵,她自己又服役多年,因此特別關心軍人福利,曾擔任伊利諾州退伍軍人事務廳廳長(2006-2009),隨後又被歐巴馬任命爲聯邦退伍軍人事務部助理部長(2009-2011)。

譚美出生於泰國,外公外婆來自廣東潮州,在1940年代爲了躲避共產黨的迫害而逃離中國,並在那裡生下譚美的母親。小時候的譚美家境富裕,隨着父親的工作旅居東南亞各地,但14歲那年父親被裁員之後,舉家陷入經濟困頓,過着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年少的她一度曾爲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靠領食物券、拾荒、在街頭髮傳單、賣玫瑰花爲生。

譚美於2012年的國會大選中勝出,成爲美國史上第一位身障女性國會議員,也是第一位泰裔女性國會議員。2016年更上一層樓,當選伊利諾州的聯邦參議員。50歲的那一年,她生下第二個女兒,成爲美國曆史上首位在任期間懷孕生子的參議員。

譚美在伊利諾州承襲了歐巴馬當選總統後遺留下來的參議院席位。作爲民主黨的政治家,她一方面極力捍衛女性、少數族羣的福利,主張擴大政府對經濟弱勢族羣的補助,同時也不遺餘力地爭取公立學校教師、退伍軍人的福利。

【譯者簡介】郎淑蕾

英法文專職譯者,現旅居英格蘭。

《活着的每一天:譚美.達克沃絲回憶錄》/讀書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