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實融合再加速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數實融合再加速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消費市場涌現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今年以來,數字消費蓬勃發展,成爲消費市場新的增長點。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70991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9596億元,增長8.8%,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爲25.3%。

人工智能、物聯網、量子信息等關鍵數字技術領域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首位,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量子信息等新興技術成果躋身全球第一梯隊……如今,我國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優勢不斷鞏固,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近些年,我國持續推進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在上海,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無人碼頭”洋山港四期碼頭,港口配載時間只需15分鐘,大大減少了配載時長,提高了港區運行效率,爲企業提質增效注入更多動能;在黑龍江,數智升級讓鋁加工業老牌企業在新賽道中取得新突破,機器人操作在保障生產進度、提高作業質量的同時,有效緩解了崗位人手配置壓力;在廣西橫州,當地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爲契機,依託茉莉花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互聯網+茉莉花”發展模式加速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茉莉花銷售到全國,走向世界。

數字技術以層出不窮的新場景、新方案和新模式,推動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提高質效、延伸產鏈、優化管理,實現降本增效。

近年來,我國產業數字化進程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規模持續壯大。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5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0%左右。電子信息製造、互聯網業務、電信業務、軟件業務等產業推動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擴大。數字中國的賦能效應日趨凸顯,數字經濟活力日益澎湃。

數實融合正當其時,各地紛紛響應,全面助力數字經濟釋放新活力。雲南昆明,雲上雲·雲南省信息化中心項目先後構建了“區塊鏈雲”“數據湖”“密碼雲”“信創雲”等多個資源池,形成了涵蓋算力、運力、存力的一體化雲資源服務體系,正逐步成爲驅動西南區域乃至南亞東南亞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江蘇南京集中力量招引與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相關聯的新型都市工業和先進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培育新質生產力,通過擁抱數字化,對傳統工業的數轉智改,探索了一條“新型都市工業”的實踐之路……

近年來,中國“智”造的競爭力和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已經覆蓋全部41個工業大類,培育421家國家級示範工廠、萬餘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成62家代表當今全球製造業領域智能製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的“燈塔工廠”。

當前,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融合進程已步入“快車道”。業內專家表示,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的要點在於將傳統技術與數字技術結合,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使實體經濟實現自動化、機械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帶來整體運作方式的改變,從而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未來,要創造條件推動數字化技術在民生保障領域更廣泛使用。”上述專家建議,應進一步打通經濟社會發展堵點。推動數據利用和保護,不斷完善監管體系,健全數據產權確權登記制度,讓數據更好流動起來,服務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