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量化之王”西蒙斯去世,數學天才如何奇襲華爾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當我小的時候,曾經有一份在倉庫裡搬東西的工作,我並不擅長搬東西,於是有一天我被降職去掃地了。我喜歡掃地,因爲不用動腦子工作,我一邊掃地,一邊把時間用來思考。有一天一對夫婦友好地向我道別,問我長大了想幹什麼?我告訴他們,我希望去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數學。他們認爲這可能是聽到最搞笑的事情。”
2010年,詹姆斯·哈里斯·西蒙斯(James Harris Simons)回到了母校麻省理工學院,這位數學天才講述了一段他與數學的隱秘往事。
不過,當這位數學天才去世後,世人記住更多的是他作爲“量化之王”(Quant King)的另一面。當地時間5月10日,西蒙斯基金會(Simons Foundation)宣佈,西蒙斯基金會聯合創始人西蒙斯在紐約去世,享年86歲。西蒙斯在不惑之年從學術界轉向投資界,並未採用基金經理的標準做法,而是青睞量化分析,在數據中尋找預測價格變化的路徑。
這位數學天才最終成了奇襲華爾街的“量化之王”。1988年到2023年,即便扣除高昂的費用,旗艦產品大獎章基金(Medallion Fund)仍取得了近40%的驚人年均回報率。在這一層面,即使是巴菲特也相形見絀,1965~2023年,伯克希爾每股市值的複合年增長率爲19.8%。根據億萬富翁指數,西蒙斯的身價達到318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49位。
但在骨子裡,西蒙斯似乎更認同自己是數學家,而非投資者。他創立的對衝基金公司文藝復興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沒有以傳統的“資本”(Capital)作爲後綴,而是以“科技”(Technologies)結尾,馳騁資本市場斬獲的收益也被用來反哺科學,西蒙斯基金會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科學類基金會之一。
在西蒙斯去世之後,大獎章基金的逆天業績之謎仍然未解,一代投資大師的傳奇人生更添神秘色彩……
數學天才奇襲華爾街
在傳奇人生的前半程,西蒙斯和數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1938年4月25日,西蒙斯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幼時便展現出超乎尋常的天賦,高中畢業後順利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1958年,西蒙斯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數學學士學位。之後他選擇了繼續深造,1961年在幾何學家Bertram Kostant的指導下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博士學位,那一年他僅23歲。隨後24歲去哈佛任教,26歲成爲美國國防部密碼破解專家,30歲前往紐約州立石溪大學出任數學系主任。
短短6年後,1974年,36歲的西蒙斯便和中國數學家陳省身合作發表了論文《典型羣和幾何不變式》,創立了著名的陳-西蒙斯理論(Chern-Simons theory),順利摘下數學界的皇冠——美國數學學會的維布倫獎(Oswald Veblen Prize)。
不過,維布倫獎不是西蒙斯傳奇人生成就的句號,這位數學天才的精彩故事纔剛剛開始。
1978年,在朋友和同事的一片反對聲中,邁進不惑之年的西蒙斯離開學術界,在挨着石溪大學的商業區成立了一家公司,也就是對衝基金公司文藝復興科技的前身。
但在邁進投資界的頭十年,西蒙斯並不算特別成功,一開始只是進行各種基於基本面的交易,“毫無章法,苦不堪言”。許多年後,西蒙斯在回憶這段時光時坦言:“做基本面投資,有一天你會覺得自己是天才,第二天又覺得自己是白癡。於是到了1988年,我想明白了,不能靠不確定性的判斷和運氣做投資,我決定100%用模型來投資。”
1988年,西蒙斯關閉了Limroy基金,重新創立了完全基於數學的對衝基金,由此開啓了大獎章基金的傳奇。
作爲一家對衝基金公司,文藝復興科技的員工卻極爲特別,西蒙斯避免聘用華爾街老手,而是僱傭天體物理學家、代碼破譯者等,數學家和科學家隨處可見,從太陽黑子到海外天氣等各種數據中挖掘有用的投資信息。
在重陽投資董事長王慶看來,早在人工智能成爲一個“網紅詞”之前,西蒙斯就已將其應用於金融市場,結合資金槓桿的巨大威力,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投資成功。讓人不禁聯想,如果西蒙斯當初沒有將其興趣點放在金融市場上,而是在其他應用領域,他也許會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大的驚喜和進步。
縱觀大獎章基金的歷史業績,一些投資者會吃驚地發現,從創立至今,這隻基金僅在1989年錄得過一次-4%的負收益,其他年份全是超高的正收益。難能可貴的是,大獎章基金幾乎在每一次大風暴中大展身手,比如2000年互聯網泡沫,在其他對衝基金哀鴻遍野之際,大獎章基金獲得98.5%的淨回報。2008年金融危機,大獎章基金再度大賺近100%。
“模型先生”終成“量化之王”
“只要機器說什麼,我就怎麼執行。”西蒙斯把自己稱作“模型先生”。
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不同,西蒙斯另闢蹊徑,依靠數學模型和電腦管理着自己旗下的基金。西蒙斯因模型識別領域的研究而聞名,又創造性地將自己研究的數學模型應用到投資領域。
大獎章基金的投資範圍有着嚴格的限制,按照西蒙斯的話說必須符合3個條件:“必須在公開市場上交易、必須有足夠的流動性、必須適合用數學模型來交易。”正因爲如此,大獎章基金不再包括創投基金,不再涉足未上市公司股份,一些小公司的股票、創業板股票可能也不包括在內,適合用數學模型交易的品種一般來說要求比較多。
“投資是一場信息戰。”西蒙斯認爲,投資者應該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深入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市場並制定有效的策略。他還強調,高收益往往伴隨着高風險,而穩健的收益才能實現長期的財富增長。
量化投資是一種基於計算機算法進行投資決策的策略,通過對大量歷史數據的分析和模型建立,發現規律和趨勢,進而制定投資決策。量化投資利用的信息遠多於人類大腦所能容納的信息,並且可以防止情緒影響交易決策。大獎章基金的成功讓量化投資這一概念在華爾街爆炸式增長,今天許多投資機構都在採用這種方式進行投資。
“只有少數人真正改變了我們對市場的看法,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是其中之一,沃倫·巴菲特是其中之一,西蒙斯也是。”量化基金管理公司AJO Vista創始人Theodore Aronson如是讚歎。
在量化投資圈,文藝復興科技創始人西蒙斯無人不曉,他將數學和統計理論運用到了實戰之中,擺脫了傳統金融模型的缺點和分析師的主觀性,在華爾街開闢了一條獨特的量化投資之路,這位“模型先生”終成“量化之王”。
未解之謎
儘管市場上存在衆多量化基金,但大獎章基金的傳奇卻難以複製。大獎章基金回報率是標普500指數的四倍以上,而西蒙斯拒絕詳細說明背後的玄機,也由此獲得了“黑匣投資者之王”的美譽。
目前人們只知道大獎章基金“黑匣子”的淺層秘密。西蒙斯表示,文藝復興遵循三種策略。
第一種是市場過度反應策略。如果某個期貨的價格在開盤的時候遠遠高於前一天的收盤價,大獎章基金會賣空;相反,如果開盤價遠低於上一天的收盤價,那麼大獎章基金就會買入。這針對的是市場對新消息常常反應過激的現象。
第二種策略是套利交易。假設美國政府長期債券的折價遠遠高於短期債券的折價,那麼可以買入長期債券、拋售短期債券賺取套利機會。類似的策略也被當年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廣泛應用。
第三種策略是尋找趨勢和動能。通過對各種大數據的分析,尋找中長期的趨勢。有許多特徵是隱藏在數據背後的,比如美國股市5~7年會出現價值和成長股風格輪動。
“1988年我們開始了大獎章基金,到了1993年我們對外部投資者關閉,到了2005年大獎章基金100%僱員擁有。”西蒙斯口中的文藝復興科技旗艦基金總是神秘莫測,資產限制在100億美元左右。
時至今日,華爾街都難以洞悉大獎章基金逆天回報背後的玄機,投資者最常見的反應就是聳聳肩,將其稱呼爲“印鈔機”。頂級量化對衝基金Voleon Capital聯合創始人Jon McAuliffe表示,“對於大獎章基金,我有太多問題要問他們了。”
在一些投資者看來,大獎章基金優異表現最有可能的解釋可能有些無聊:文藝復興科技在數據清洗和交易執行上比其他公司就是做得要好一點,而無數次的交易放大了原本看似不起眼的優勢。
事實上,在大獎章基金的傳奇背後,也曾經歷一些驚魂時刻。西蒙斯傳記《征服市場的人》作者Gregory Zuckerman透露,至少曾經有那麼一次千鈞一髮,大獎章基金曾虧掉了10億美元,佔資產規模的五分之一。但幸運的是,文藝復興科技堅持了交易策略,基金淨值最後反彈了。
傳奇背後或許埋藏着最樸素的真理。“我希望嘗試新的東西,喜歡和最優秀的人一起合作,堅持不放棄,最後希望有一些好運氣。”或許冥冥之中,2010年西蒙斯在母校麻省理工學院已經揭曉了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