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神舟十八號明明順利落地,爲何3名航天員的臉卻腫了?
宇航員
前言
上個月30號的凌晨,我國將神舟十九號發往了太空站,而在不到五天的時間,在今天的凌晨1點24分,我們又迎來了神舟十八號返程的宇航員。
爲期半年得太空任務已經結束,宇航員們回到地球,將繼續爲我國的航天事業添磚加瓦。
宇航員
不過,很多網友對於幾位航天員的樣貌產生了疑慮。
進入空間站之前,每個人的面部都是棱角分明的狀態,怎麼回來的時候卻"胖"了一大圈,是發福了?還是生病了呢?
宇航員發福了
我國太空站自2022年建成以來,至今已經過了近兩年的時間。
向太空站發射神舟飛船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各種物資補給,太空實驗,宇航員返航等程序也十分完善,每次的神舟和返回也會爲我們帶來新的好消息。
返航畫面
這次神舟十八號也同樣如此。
在和神舟十九號的戰友們經過了4天左右的交接後,神舟十八號帶着"行李"於今日返回地球。
羣衆翹首以盼,對於在太空中執行了半年任務的三名宇航員表示敬佩。
宇航員
但也有網友提出疑問,太空站中生活這麼好嗎?宇航員簡直胖若兩人啊?
宇航員李聰
這是神舟十八號出發前的照片,和現在從航天器上下來的照片相比,明顯"胖"了一大圈。
難不成是吃的太好,"發福"了嗎?還是因爲長時間不鍛鍊,體重反彈了?
其實不然。
葉光富
宇航員在太空的環境非常惡劣,屬於是長期失重的狀態,和地球的環境是完全不同的。
雖然在進入太空之前,宇航員們都進行過失重訓練,但是長達半年的時間,在失重的環境下,穿着上百斤的宇航服,他們生活和身體是會受到影響的。
葉光富
爲了減小這種影響,宇航員們每天的食物都是由專業的人員,根據太空環境定製的,對於每一餐的數量,也有嚴格的把控。
並且,物資都是由航天器統一送到太空站的,想要"偷偷"吃一點其他的食物也不可能。
所以,宇航員並不是吃胖的,至於不鍛鍊"反彈",更不可能。
宇航員吃飯
宇航員在太空中並不是旅遊,更不是單純的"值班",他們是有任務的。
每天既要記錄各項實驗數據,更換實驗品,還可能需要出艙,比如神舟十八號,就出艙進行了太空站的修補工作。
圖片來源網絡
即使不訓練,他們的日常任務也已經非常繁重,是不可能"發福"的。
他們的"胖"也並不是真的胖,是浮腫!
"失重"後遺症
浮腫是太空後遺症的一種,也是很多宇航員都要經歷的。
在之前的兩位女宇航員身上,這種現象最爲明顯,看起來像是兩個可愛的"胖頭娃娃",完全沒有了出發前的光彩。
航天員劉洋
而造成這一切得罪魁禍首,就是"失重"。
航天員王亞平
在太空中,我們可以看到宇航員無法落地,只能漂浮在半空中,睡覺的時候也需要用綁帶綁着,才能夠安眠。
這是因爲太空中沒有重力和引力造成的。
身體漂浮,體內的液體也會隨之有所變化。
神舟十八葉光富
我們在地球上,有重力,又因爲我們是直立行走的,腿腳部內壓比頭部大所以體液通常都是在下體聚集的。
相反,如果是倒立行走的,血液就會在上體聚集。
王亞平
最後聚集到頭部,直觀的表現就是臉部浮腫。
在太空中,雖然不是倒立行走,但是由於失重,體內的頭部內壓的腳步內壓是相等的,這就導致了臉部浮腫,也被稱爲"太空浮腫"。
這種浮腫是很正常的現象,也是幾乎所有宇航員都要經歷得情況,不過是視情況程度浮腫的程度有所不同。
宇航員返航
而除了太空浮腫,還有很多其他的"太空後遺症",比如肌肉骨骼萎縮。
剛從太空中回來的宇航員,往往是被人"擡"着走出來的,原因就是肌肉骨骼萎縮。
由於太空中的特殊環境,人的身體衰老程度會變得極快,骨骼中的鈣會流失到血液中,骨質密度降低,導致骨質疏鬆。
圖片來源網絡
據相關數據表明,一個宇航員在太空中一個月流失的骨質相當於一名絕經女性一年流失的骨質,肌肉如果長期不鍛鍊,也會變得萎縮。
宇航員要"擡着"才能出艙,是因爲一旦腳落地,就有可能造成骨折的風險。
圖片來源網絡
除此之外,"太空後遺症"還包括免疫力下降和失水。
免疫力下降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體內的細胞在太空的複雜環境下被不當的激活,導致免疫系統紊亂。
二是因爲太空中有害物質擁有輻射,這其中包括人類在太空中發射失敗,或者解體的衛星和航天器等"太空垃圾"。
圖片來源網絡
免疫力下降的表現是胃粘膜受損,會引起腹脹、腹瀉的情況。
這也是前文提到的,爲什麼宇航員的飲食是統一配備的,嚴格要求的原因之一。
人體中的含水量可以達到50%-60%,浮腫是失水狀態下會產生的狀況之一,但並不是全部。
失水狀態下,所有的體液聚集到腦部,還有可能出現頭痛、眼壓力升高,甚至是視力模糊。
圖片來源網絡
所以,宇航員在太空中不僅要完成艱鉅的太空任務,還要忍受失重狀態下對身體帶來的影響。
他們的付出是爲了我國對太空世界的探索,是爲了人類瞭解更多的宇宙奧秘。
至於身體上帶來的影響,大家也不必過於擔心。
訓練中的宇航員
在宇航員返航後,宇航員會經歷醫學隔離期、醫學療養期、恢復療養期三個階段,大概是4-5個月的時間。
這期間宇航員的身體機能會逐漸恢復,各項指標達到正常水平,也可以慢慢的適應地球有重力的環境,之後投入到接下來的訓練當中。
目前我國在太空領域發展迅速,對於宇航員的身體安全保障也日漸完善。
相信在未來,我國航天事業會越來越好,"太空後遺症"也會有更好的對抗方法和解決辦法,讓我們一起期待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