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蛇龜大規模消失!保育等級從稀有變滅絕 全都是迷信惹的禍

食蛇龜保育等級已由「珍貴稀有」提升至「瀕臨滅絕」。(圖/中興大學提供)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臺灣唯一的陸棲性淡水龜食蛇龜,長期受到盜獵和棲地破壞下,今年的保育等級已由「珍貴稀有」提升至「瀕臨滅絕」,財團法人月光文教基金會贊助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致力推動食蛇龜教育宣導與保育工作,今年已經帶回110只食蛇龜。

吳聲海說,食蛇龜10年前的數量跟現在少了超過一大半,主要就是不停被盜獵。(圖/中興大學提供)

中興大學教授吳聲海說,食蛇龜10年前的數量跟現在少了超過一大半,主要就是不停被盜獵。保育團隊指出,食蛇龜快速消失就是有很多人迷信龜粄、龜肉食療補效,把龜當作食藥材,或是作爲寵物飼養,都讓商人龜價的炒作而賺錢,讓原本全島淺山區域隨處可見食蛇龜蹤跡,一步步走向滅亡。

▲食蛇龜生活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森林。(圖/中興大學提供)

保育團隊進一步說明,食蛇龜生活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森林,從蛋中孵出來之後,至少需要成長8到10年才能繁殖,成年後一隻龜每年最多也只產5顆蛋(通常2顆),產蛋數量少,再加上3歲以下幼龜,因爲殼軟,容易遭受鳥類哺乳動物,如野狗、白鼻心等捕食,因此當成年的食蛇龜又不斷因環境和被盜獵,導致無法再爲當地族羣補充新血。

▲食蛇龜愛吃姑婆芋、香蕉草莓桑葚芭蕉蝸牛等。(圖/中興大學提供)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汪渡村說,2016年開始贊助中興大學370萬元,明年還要贊助170萬元,讓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透過保育教育宣導、規畫保育示範社區及改善救傷環境等方式,宣導食蛇龜保育工作,今年除深化棲地調查工作,也在中部山區找到一處合適棲地,讓食蛇龜和野生動物有個家,呼籲全民一起加入保育行列「帶食蛇龜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