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不能老靠安眠藥 專家:這招有效讓人睡

許多人長期受到經濟、工作或各種壓力所苦,第一步影響的便是睡眠品質。( 示意圖 / Shutterstock )

近期新冠疫情驟升溫,加上全球通膨等狀況,加上不少人長期受到經濟、工作或各種壓力所苦,心理壓力逐漸升高,第一步影響的便是睡眠品質。不少人心中千頭萬緒難以解開,選擇吃安眠藥,但這終究並非處理失眠的最佳解。

北市立聯醫仁愛院區精神科護理師呂欣𬭚表示,現代人生存在變動不安疫情肆虐的環境中,及生活和工作的高壓下,身體疲憊不已,但躺在牀上卻翻來覆去無法入睡,但吃安眠藥不是處理長期失眠的好方法,只有在失眠很嚴重,時間又持續比較長的狀況,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才考慮藥物治療。

知名睡眠學者亞瑟斯皮爾曼教授(Arthur J. Spielman)提出「3P模型」,可以讓我們理解失眠的發生、發展和持續過程。3P模型假設失眠的發生和維持是由3個特定因子的累積超過發病閾值導致的,3個因子分別是前置因子、誘發因子和持續因子。

●前置因子:讓人失眠的先天因子,包含容易失眠特質、生理上睡眠系統的特性,或者心理層面及人格特質,例如易焦慮、較敏感或完美主義、掌控性較重的特性者。

●誘發因子:導致失眠開始發生的事件,外來因素最常見是壓力事件,包括疾病、工作壓力、人際衝突、災難、喪親等負面壓力事件或升官、發財、結婚、生子等正向壓力事件,都會誘發清醒系統,在這些狀況解除或者產生適應性後,就會恢復。

▸持續因子:讓短暫失眠延續成長期失眠的因素,包括由失眠帶來的不良睡眠行爲(例如:睡不着起來滑手機看電視),或者長久存在的睡眠錯誤觀念(例如:睡前喝酒可以幫助睡眠)等。擔心失眠會影響工作效率,又害怕身體健康受到損傷,導致心理負擔越來越重,加劇失眠問題。

因此,想要睡得好,簡單來說就是「作息要規律、身體要夠累、身心要放鬆」。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是指有意識地知道或感受到自身現在的情緒、想法、行爲,及身處的環境,是一種專注於當下的能力。

呂欣𬭚說明,提升自我覺察力可幫助我們更明白的知道此時此刻,回到當下要做的事情。例如晚上10時躺在牀上睡覺時,心裡的感受是什麼?大腦還在想什麼?是在焦慮明天或未來的事情而停不下來嗎?還是不斷地憂慮今天或過去做過的事、說過的話、遇到的人呢?適度的覺察力可以讓我們將專注力回到自身,保持開放、不評判和接納的態度,將思緒轉移,大腦會知道睡覺的時間到了,而進入睡眠。透過每天有耐心的練習,可以提升自我覺察力進而改善睡眠。

文章來源:本文由《NOW健康》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