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華民國在九二共識中有位置(孫揚明)

大陸國臺辦與臺灣海基會,27日隔空激辯「九二共識」。海基會董事長吳豊山表示,兩岸應掌握歷史契機,盼對岸尊重中華民國存在事實,恢復對話。(本報資料照片)

海基會董事長吳豊山二度對北京提問,「如果有九二共識,中華民國在九二共識中擺在哪個位置?」其實,有關九二共識的文件中,中華民國的位置正是海基會自己當年在新聞稿所提出的。

民進黨政府要理解,九二共識的「共識」部分,原本就存在海基會1992年11月3日的新聞稿。當年該份新聞稿文字如下:「據中共海協會負責人本(三)日透過新華社表示,願意『尊重並接受』本會日前所提兩會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一箇中國』原則的建議」。

在同份新聞稿,海基會清楚表示有關一箇中國原則議題,「本會徵得主管機關同意,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可以接受。至於口頭聲明的具體內容,我方將依據『國家統一綱領』及國家統一委員會本年8月1日對於『一箇中國』義涵所做決議,加以表達。」至此,共識算是加固,我方態度也清楚明白。上述這些往來文件涵電,都有書面文字存檔,諒必也在海基會的檔案庫中。

所以,「中華民國在九二共識中擺在哪個位置」?就我方立場言,答案很清楚,就在「國統綱領」與92年8月對「一箇中國」義涵所做決議中。看看自己的新聞稿就知道了。民進黨政府在提出這樣一個高度政治性的議題前,是應先釐清自身的檔案文件。

其實九二共識一點都不難,只是因爲民進黨自陳水扁上臺,以及其後兩任民進黨政府,爲走分離主義路線,刻意操弄曲解文字,才導致如今的混沌一片。

當年情況很簡單:1990年10月,中華民國國家統一委員會成立;隨後在次年的2月23日通過「國家統一綱領」;接着在1991年4月,中華民國進行第一次修憲,在修憲的增修條文第十條確立了憲法的兩岸是「一國兩區」的結構。自此中共定位不再是叛亂團體,兩岸接觸出現轉寰空間。

在兩岸進一步接觸前,北京一再要求就雙方彼此相對定位確立說法、準則;於是雙方於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在香港進行會談。此即爲所謂的「香港商(會)談」,惟最終並無結果。臺北代表在北京代表離港前,口頭建議北京代表,在有關一箇中國原則的議題上,「在彼此可接受的範圍內,各自以口頭方式說明立場」。這是我方最終的提議。

1992年11月3日上午10時30分,中共海協會孫亞夫電告臺北海基會秘書長陳榮傑,表示對海基會主張的「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箇中國原則」,「尊重並且接受」,至此共識算是初步達成。同日下午3時12分,海協會透過新華社公開表述,「尊重並接受」雙方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述「一箇中國原則」。而前述海基會的新聞稿,就是迴應此新華社表達的立場。這樣夠清楚了吧?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