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今日中國的實情 明日中國的可能──再認識中國的意義(十七)
這套物流,同樣地運用在產業零組件的生產裝配上。長三角、珠三角的產業鏈,尤其珠三角,經由完善的交通配送系統,物聯網的數量品類控制、配送,已建立起上下游零組件,生產或供應零庫存的目標。這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建立的供應鏈。
中國大陸固然必須面對日漸增加的薪資支出,以致提高生產成本;但是完整的供應鏈,精細的分工,所爭取到的時效,所降低的成本,加上足夠資質的作業員,以保持產品的良率,纔是企業經營考量的真成本。否則,再低的工資,不正常的作息就業習慣,無法保持產品良率,再加上缺乏產業鏈供應的效率,付出的成本,更高於薪資的差異。
一樣的產品,中國大陸的成本,硬是低於其他地區;一樣的工人,義務教育普及的中國,更能提供可訓練的熟工,創出良率更高的產品。更重要的還有人數龐大,源源供給的工程師。大陸每年理工科畢業的準工程師人數,超過美國、日本、歐洲及印度的總和。一位在大陸設廠的臺商說:「印度每年度的工程師數量,都應付不了我公司的需要。」可爲佐證。
產業的成長,可吸收全球資金,再加上中國的高儲蓄,可提供充足的國內資金。在中國大陸發展,不會欠缺資金,更重要的是,還有不斷擴張成長的市場。
二○二○年,受疫情影響,消費市場受創,但至少到了二○二一年,消費市場將達四○兆人民幣,這絕對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將是美日的兩倍量,而且大量噴發、多點噴發。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企業家逐利而來去,可以想像全世界最大的需求者、供給者,及最高效率提升的三大動力,中國必然產生極大、極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依聯合國分類,工業大類四一項、中類二○七項、小類六六六二項,中國大陸是全球唯一,擁有完整產業類別的國家。我們似乎可建構以下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