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陳立夫爲教育奠百年基業(李慶平)

陳立夫百歲華誕拜壽儀式,連戰到場向陳立夫祝壽。(韓同慶攝)

1949年以前,陳立夫是國民黨內的最重要領導幹部之一,是蔣總裁身邊的黨務核心要員,他們家族是革命世家,二叔陳英士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爲孫中山先生的左右股肱,與蔣中正關係密切,是蔣中正結義之兄,將蔣中正引薦於孫中山先生,而蔣提拔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

陳立夫27歲即出任蔣總裁的機要秘書,深得信任,29歲任中央黨部秘書長,是國民黨史上最年輕的中央黨部秘書長,負責人事及組織工作。1931年時年31歲的陳立夫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

陳立夫對近代中國最重要的貢獻,是在奠立教育制度和維護中醫於存亡續絕的爲志。1938年陳立夫38歲時任教育部長,正是抗戰最艱辛時刻。陳立夫堅持教育是百年大計,當時喊出「戰時如平時」口號,他任部長後的首要工作,便是主持了各大學內遷。遷得最遠的便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南開大學。初遷長沙,合設長沙臨時大學,再遷蒙自和昆明,改稱西南聯大,西南聯大後來也創造了中國教育史的一個奇蹟。陳立夫在國族危亡之際,爲國育才,培育後來兩岸國族發展的人才命脈,居功甚偉。

陳立夫任部長時期另外實施「貸金」政策,由國家借錢給學生唸書,成立了「貸金」,也就是現在的助學貸款,來幫助學生唸書及出國留學,造就許多現代對國家有成就之學者。諾貝爾獎金得主楊振寧、李政道二位就是其中受惠者。另外大學全國統一招生制度、全國各級教育、師範教育培訓制度和教師退休金制度以及教師節等,也都是他任教育部長時創立的。

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陳立夫還做過一件當時看來似乎不急,卻是影響深遠的事。爲了獎勵外國青年研究中國的語文、歷史和文化,增進對中國的瞭解,1944年,中國在英國的牛津、倫敦,美國哈佛、耶魯、芝加哥、哥倫比亞,印度的加爾各答等十來所大學,共設立了50個名額的獎學金,每年每個名額提供1500美金。凡是在這些大學肄業的非中國學生,選學中國語言、歷史、政治、經濟、地理等學科一年以上,有相當成績者都可申請。以後又擴大到英國劍橋、美國史丹佛等多所名牌大學。

這一獎學金專案延續到1948年大陸淪陷前夕。享受過這一獎學金的學生中,出現了不少漢學家,其中如耶魯大學的名教授吳克(Prof. Richard L. Wallker)、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的狄百瑞(Prof.W.T.Debary)等。

大陸淪陷後,陳立夫面對檢討究責的洶涌政局,一肩挑起怨懟,自願離開政壇,舉家離臺灣,到美國養雞。他在美國18年,除了養雞從事食品開發也完成了倫理哲學鉅著《四書道貫》。

1961年因其父親陳其亞先生病危,曾得蔣總裁電告,返國探親、奔喪,但是他隨即返美。1966年蔣總裁八十大壽,電邀陳立夫返國敘舊,並請他出任駐外使節,但他都婉拒。後來在蔣總裁再三懇請下,他回到臺灣定居,仍絕足政壇,專注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著書翻譯,推廣中醫及辦學研究,倡導中西醫藥一體,惟中醫續絕學,中外同欽。

而在國民黨內,他是最銳意兩岸和平共處、與和平統一的人士。他曾在國民黨十五屆中央評議委員會上,和立法院長樑肅戎共同提交《國共第三次合作,共議和平統一案》,具體建議:由連戰率團訪問大陸發表聲明,共同反對臺獨,朝向統一的道路前進;加強國共兩黨間的合作,籌組國家統一委員會,在兩岸互設辦事處,進行政治、經貿、文化、體育等各項交流活動;在最短期間內積極推動三通,增進兩岸人民感情,減少敵意,爲兩岸和平統一奠定基礎。使兩岸和平,開創時代的大勢,可見陳立夫先生的遠見及爲國家提供的心力。

與陳立夫先生相識,是在我1992年回臺北,擔任海基會副秘書長時期。因當時大陸人士來臺訪問,大部分都要求拜會陳立夫先生,引爲宿願。

1993年首次有8位資深大陸記者抵臺北訪問,應其之請,海基會安排了在陳立夫天母公館中與他們會見,相談甚歡。他們離臺之日,陳立夫已經將他的墨寶送達,這八位記者大喜過望,我當時也深深感受到,陳立夫先生在大陸來臺訪問的人士心目中的份量。

1996年6月14日,大陸推遲海基、海協會的會談。我8月份適有機會到陳立夫先生天母公館拜會。席間他暢談有關鮑羅廷、周恩來相交的往事,並特贈我墨寶一幅,上書「同源交流,惟誠是尚」,以示對晚輩的勉勵,那年陳立夫先生96歲高齡。

1998年我到中國廣播公司任職總經理,1999年我的政大老師、救國團主任李鍾桂,推薦我出馬競選並繼續她擔任已達8年的政治大學校友會總幹事一職,爲校友們服務。

我接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替70歲的朱堅章老師舉辦壽宴。朱老師是原上海復旦大學的高材生,在政大法學院教西洋政治思想史,他教學嚴謹,學養豐富,學生們都如沐春風。接下來第二件差事就是爲陳立夫先生舉辦百歲壽誕。

之所以由政大校友會來出面邀宴,是因1949年政大一些校友來臺,曾受學校委託保管政大經費3000美元,同時也一起帶來臺灣。就用這筆經費在在臺北市估嶺街買下一棟日式平房,爲來臺校友暫居及校友會辦公地址。1950年代後期,又將這棟房產賣掉,在板橋和建築商合建了一棟樓房。校友會因此分得3層樓,又將其租給銀行營業,於是每月有十餘新臺幣的收入,這就是政大校友會經費的主要來源。

但政大校友會來臺後,一直沒有向臺北市或內政部登記(現己登記),成爲聯誼性質的團體,會長是蔣中正總統,他也曾是第一任政大校長。1970年後,副會長就是陳立夫先生。1999年我接總幹事時,蔣中正會長已經在1975年辭世,校友會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蔣中正總統是永遠的會長,因此沒有改選。陳立夫先生成爲副會長以後,一直承擔會長的事務,在我當總幹事期間,每3個月要向他老人家報告政大校友會工作,所以我們就成了莫逆之交。

1999年8月21日,是陳立夫先生百歲壽誕,校友會秘書處負擔了舉辦陳立夫會長壽宴的責任。之前我們特別請劉光華學長幫忙,安排拜會在苗栗的前副總統李元簇先生,他曾擔任過政大校長,是曾任政大校長中最德高望重的耆老。李前副總統非常高興,同意主持陳立夫先生的壽宴。

在籌備中,我們也拜訪了陳立夫先生,請他同意由校友會出面籌備壽宴.在他老人家欽然同意後,我們選了仁愛路的福華飯店百歲壽宴場所,當天冠蓋雲集,席開50桌,壽宴經費都由校友們集資出錢、出力,圓滿成功。

我與立夫先生相差35歲,能有機緣爲這位對國家民族貢獻重大的國士舉辦百歲壽宴,乃是一份殊榮。

2001年2月28日,陳立夫先生高壽103歲辭世,他一生爲人高風亮節,是後人景仰的榜樣。

(作者爲前海基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