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典志/我們需要以區塊鏈爲基礎的社羣或內容服務嗎?

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成近期最紅話題。圖爲示意。

網路上有愈來愈多社羣服務標榜結合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先不看幣的部分,我們需要把社羣服務建立在區塊鏈技術上嗎?以下是我的一點粗淺思考。

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可以說是近半年來最紅的話題,不論是幣圈還是區塊鏈技術圈本身,都有各種新話題出現;其中一個應用領域就是社羣。

有些新興社羣平臺,也許是爲了製造行銷話題,也許是認真的想解決一些應用上的用戶痛點,或是市場上仍無法滿足的需求,因此把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當成平臺的特色加以宣傳。

像是在3月5日推出Beta版,頗受注目,由《17》直播創辦人黃立成推出的《Lit》,就號稱結合「秘銀幣」,要讓在平臺上創作和互動的用戶能得到獎勵。但是在《Lit》的白皮書中,並沒有提到他們的社羣平臺資料是不是以區塊鏈技術爲基礎來存取,只提到了幣的部分。

已經上線一陣子的《Steemit》也採類似的策略,除了以加密貨幣獎勵用戶的貢獻之外,甚至把用戶的創作貼文和各種互動,也以區塊鏈加以儲存。另外還有更多的平臺如《onG.social》、通訊服務《Kik》等,也都是和區塊鏈技術有關的新興內容社羣平臺。

個人對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認識還很粗淺,一些相關領域的新應用消息,主要也是透過一些科技媒體和分析報導而來;所以這篇文章比較是從我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也就是社羣平臺的運作和用戶需求角度,來思考區塊鏈技術用在社羣平臺上,到底是什麼意思。

區塊鏈解決的問題信任和隱私,但社羣平臺用戶的需求不見得與此相同。

以我的認知,區塊鏈和比特幣出現的背景,是爲了解決信任和隱私的問題:

交易記錄不遭到單方面的竄改;●沒有任何單一組織可以壟斷並擁有交易記錄;●交易過程可以直接進行,不受任何力量的監管或介入;●交易過程完全匿名,也難以追蹤。

區塊鏈技術已經證明能解決信任的問題,加上分散式架構、去中間人、絕佳的隱密性,使得它成爲全世界注目的新技術;但是這會是社羣平臺用戶在乎的問題或痛點嗎?我想這會是這些新興社羣平臺,除了以加密貨幣做爲招徠吸引用戶之外,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社羣平臺的內容,有沒有必要用區塊鏈承載?

目前看到各個標榜以區塊鏈爲底層內容平臺技術的服務,對外標榜的特色,大都不脫以下幾點:

臉書等「傳統」社羣平臺壟斷了用戶貢獻的內容,並且以用戶的內容和各種使用與隱私資料獲利,但是利潤並沒有分享給用戶;●這些傳統社羣平臺掌握了內容和用戶資料,但並不保證這些資料的安全;用戶要取用這些由自己貢獻的內容和資料也十分困難;●新平臺要透過區塊鏈技術,讓創作者能夠提供、授權、控制、追蹤自己創作的內容,並且得到合理的報酬

我相信因爲區塊鏈的分散式架構和其交易記錄的本質,可以相當程度地解決上面這些問題;不過這並不保證以區塊鏈爲基礎的社羣平臺,能夠受到一般用戶的歡迎。

爲什麼?道理很簡單,因爲這些區塊鏈技術解決掉的痛點,大多數都圍繞在創作相關活動之上,看起來都和社羣平臺的一般使用者沒有太大關係。一般社羣平臺使用者的需求,不外乎是個人動態的輕度發表、分享和互動;在這些需求上,既有的平臺已經能夠充分滿足需求了,我看不出區塊鏈技術能帶來什麼新的價值

也許這些以區塊鏈技術爲基礎的平臺,可以變成很好的創作或授權工具;但並不表示以區塊鏈爲底層的社羣平臺,就有機會成長爲足以和 Facebook、Twitter 等既有平臺匹敵的大型服務。而且這類大平臺的羣聚磁吸效應非常強大,用戶就算暫時離開跑去新社羣平臺,不久後也會發現新平臺上沒什麼朋友,因而再度回到原先的平臺。

換句話說,必須有更強大的誘因,才能吸引用戶的集體轉移。(往往是因爲平臺犯了大錯,惹惱用戶後纔會出現大出走潮。)

以加密貨幣做爲鼓勵的潛在問題

既然以區塊鏈爲基礎的社羣平臺架構,還沒辦法爲大多數一般用戶創造出不同且夠吸引人的使用價值,不少平臺便以現在當紅的加密貨幣,來做爲吸引用戶的賣點;反正也是區塊鏈,而且比起區塊鏈本身,大家更看得懂加密貨幣。

這些平臺紛紛強調以加密貨幣的發放,來鼓勵平臺上優質內容的創作和互動;只要用戶在平臺上創作優質的內容,或以內容爲中心彼此互動,就能得到系統獎勵的加密貨幣。

現在加密貨幣紅透半邊天,連散戶都爲之瘋狂;以加密貨幣爲誘因的做法,當然一定能夠吸引相當的曝光和注目,也一定能吸引不少用戶;但有兩個潛在的問題必須正視。如果不謹慎以對,恐怕不但無法鼓勵優質內容的創作,甚至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反淘汰效果。

第一個問題,是加密貨幣能吸引到什麼樣的用戶,成爲第一批內容創作者?以過去看到的一些例子,以實際金錢爲報酬吸引用戶的平臺,能吸引來的用戶,大都是來賺錢的,而不是來創作的;而這會使平臺從一開始就難以維持內容品質

GigaCircle這個以高額廣告分潤來吸引用戶創造內容的平臺,就是個明顯的例子。許多用戶爲了在GigaCircle上得到更多的分潤,大量貼上各種非原創、來路不明的內容;雖然GigaCircle確實因爲這個機制快速竄起,在短時間內成爲流量非常大的內容農場網站,但在主要的流量推薦來源(Facebook、Google)修改演算法後,GigaCircle的聲勢也快速下滑,目前已經跌出臺灣網站排名300名以外,而且還在繼續走下坡

第二個問題,是平臺如何讓真正優質的內容浮現出來,讓真正應該得到肯定的創作者得到獎勵,而非那些發表非原創內容、低品質內容的spammer。

我們已經在許多UGC平臺上,看到spammer爲了爭取曝光而想出的各種花招,像是大量張貼低品質內容、養一堆帳號互洗評價和等級、相互按贊分享等等。這些花招在不以有形獎勵爲號召的UGC平臺上已經十分氾濫;在以加密貨幣做爲實質獎勵的平臺上,我們完全可以預期這種行爲會更加嚴重。

▲在Mithril的Telegram討論區中,已經有人號召用戶結成互動點贊團。(圖/施典志提供)

如果相關演算法的設計不夠周全,無法真正反映內容品質,並且打壓不當使用行爲的話,劣幣良幣的現象勢不可免,這對用戶的 retention有極不利的影響。

結論

本文並不打算否定區塊鏈技術可能在各種應用領域帶來的變革,而且我非常期待透過區塊鏈的潛力,打破網際網路發展30年以來,各種集中化集權化帶來的弊端;但在社羣平臺的應用上,或許大家還得多多集思廣義,找出區塊鏈對一般用戶的真正價值。

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當下如此熱門,熱錢涌來又快又多,往往會讓大衆爲之盲目,分不清哪些創新真正能帶來進步,哪些只是來圈幣圈錢的。這種盲目的熱潮總得冷靜下來,否則泡沫一旦破滅,帶來的傷害將是巨大的。

【區塊鏈風潮系列文章】

【區塊鏈風潮1】殷乃平/行動支付、比特幣正夯 關鍵技術「區塊鏈」發展觀察

【區塊鏈風潮2】林忠正/交易文化顛覆進行式(上)─再也不用「對帳」了!

【區塊鏈風潮3】林忠正/交易文化顛覆進行式(下)─臺灣應抓住「以小博大」良機

【區塊鏈風潮4】盧希鵬/有還錢,怎證明?談區塊鏈技術4關鍵

【區塊鏈風潮5】盧希鵬/從支付融資到物聯網─談區塊鏈的應用與未來

【區塊鏈風潮6】黃冠寰/區塊鏈實用3案:中油漏油、慶富棄保、敬老

【區塊鏈風潮7】李沃牆/防制洗錢 善用區塊鏈技術3特點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施典志,資深編輯譯者、社羣經營者、講師、自由部落客,曾任PC home雜誌副總編輯、T客邦創辦人、博客來總經理特助、Yahoo奇摩社羣經理(無名小站、知識+、Flickr)、Rocket.cafe 火箭科技評論編輯總監,目前在ETtoday負責某神秘小計劃。本文轉載自《Medium》,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