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區的守護神”

近日,康西瓦烈士陵園迎來一批特殊的戰友。來自陸軍第950醫院三十里營房醫療站的醫護人員們走進歷史紀念館,開展“喀喇崑崙模範醫療站”榮譽稱號三十週年紀念活動。

坐落在喀喇崑崙羣山懷抱之中的三十里營房醫療站,海拔3760米,是全軍海拔最高的醫療站,199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喀喇崑崙模範醫療站”榮譽稱號。30年來,醫療站一代代醫護人員紮根高原,擔負起轄區內邊防官兵和駐訓部隊的衛勤保障任務,被官兵們親切地稱爲雪域高原上的“生命站”。

近日,三十里營房醫療站選派7名醫護人員,走冰河、爬雪山赴邊防一線哨所爲官兵開展巡診,爲一線官兵健康保駕護航。張亞麗/攝

活動中,醫護人員走進三十里營房醫療站舊址,在斷壁殘垣間感受先輩最初建站的不易。20世紀60年代,進藏的柏油路尚未鋪設,數不清的達阪橫亙在通往雪域高原的途中。山路被冰雪覆蓋,天險般的惡劣環境和高海拔成了進藏官兵的生死關,而三十里營房醫療站,是這條長達1200公里的道路上唯一的生命站。

“當暴雪封鎖道路,她們把藥箱綁在身上,爬過冰裂縫隙……”在醫療站舉行的演講比賽上,護士長激動地講起當年醫療站的感人故事。那時站裡條件艱苦簡陋,爲了給住院官兵創造舒適整潔的環境,醫護人員們每天端着大盆的傷病員被服,在冰冷刺骨的河水裡洗衣、晾曬。由於常年經受高原凜冽的寒風侵襲,有的女兵患上了婦科疾病和風溼疾病。

然而,沒有什麼能阻擋醫護人員們挺進高原、紮根邊防的步伐。自1962年建站至今,60多年來,一代代醫療站隊員像紅柳一樣紮根邊防、奉獻高原,和邊防官兵生死相依,甘苦與共,共同締造形成了“熱愛邊防、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喀喇崑崙精神”。

“變化的是使命任務,不變的是理想信念和奮鬥擔當。”醫護人員們紛紛表示,這些年,伴隨站內醫療手段與硬件條件的不斷改善,“喀喇崑崙精神”也在一代代醫護人員身上薪火相傳。軍醫張西洲反覆推敲高原肺水腫搶救方案,成功將搶救時間由過去的6到8天縮短爲平均48小時。“南丁格爾獎”獲得者、“雪域高原模範護士長”姜雲燕更是親眼見證了因爲醫療站的存在,邊防從“生死關”變成了“生命線”。

作爲從新疆通往西藏的1000多公里219國道上唯一的醫療站,守住“生命禁區”的生死關口並不容易。爲了提高治癒率,醫療站成員們定期開展實戰化練兵備戰,加速構建起高質高效的新時代衛勤保障體系。

“所有人員,緊急集合。”“同志們,接上級通知,前方某地域有3名傷員需要緊急救治……”

不久前的一天,隨着一陣急促的警報聲響起,一場實戰化衛勤應急演練在雪域高原展開。由醫療站各科室抽組精幹醫護人員組成的機動衛勤分隊,按照作戰命令迅速向預定地域開進,並展開戰場救援演練。

演練現場,狂風裹挾着雪粒,氣溫驟降至零下15攝氏度。在低氧環境下,醫護人員揹負20公斤急救裝備,穿越崎嶇山地,利用制式擔架和簡易固定裝置轉運“傷員”,同時應對高原急性肺水腫、凍傷等特情。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原官兵練兵備戰不斷向實戰化深入,我們衛勤保障人員也應該緊跟時勢,必須做到隨時待命、全時待戰,不分晝夜、全域保障。”醫療站院長李劍說。

針對高原官兵的常見病,醫療站官兵們潛心鑽研,攻堅克難,如今已成功攻克高原肺水腫。今年年初以來,醫療站救治了多例高原肺水腫患者,治癒率已達到100%。

不久前,醫療站又經歷了一次生死考驗。在海拔4000米的崑崙山腹地,219國道某基建工地突發意外,一名工人被高空墜物擊中頭部,生命垂危。

“醫生,醫生,快救人啊!”門診樓前,一輛車還沒停穩,車廂內就有人大聲疾呼,“當時他被砸到頭了,噁心嘔吐,不一會就昏迷了,喊也喊不醒!”工友李師傅聲音顫抖。

接診軍醫賈勇聞聲趕來,立即展開了急救檢查。很快他便判斷出,這是典型的顱內高壓危象,情況十分危急。

“必須立即開顱!”瞭解情況後,院長李劍和主刀醫生莫拉丁當機立斷。

然而在高原高寒、低壓缺氧的環境條件下,開展手術對醫護人員和設備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麻醉和手術風險陡增至少60%。參與手術的人員必須全神貫注,爭分奪秒地與死神較量。

儘管高原的低氧環境讓醫護人員和患者都面臨巨大挑戰,但憑藉精湛的醫術和豐富的經驗,醫護人員們有條不紊地完成了每一個操作步驟。經過兩小時的艱苦奮戰,手術終於順利完成。

傷者顱內大量淤血被成功清除,出血點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當聽到儀器傳來平穩的心跳聲時,在場的每一名醫療隊員都長舒了一口氣,疲憊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手術一切順利。”醫護人員馬上將好消息告知了傷者家屬。手術室外,家屬聽到消息後一度哽咽,連聲說着“謝謝”。

“高原環境下,止血、氣管插管等基礎操作難度成倍增加,必須分秒必爭!”李劍解釋說,當時若將患者送至山下治療,需要經過至少7個小時山路。但傷情危急,已經沒有轉運時間,如果不及時進行顱內清創解壓,生還概率幾乎爲零。

“傷病員在哪裡,醫護人員就要第一時間出現在哪裡。”李劍用一句話總結。

地處海拔3760米的三十里營房醫療站,在醫護人員們心中,就是離天空最近的戰場。60多年來,一代代醫護人員用專業技術填補着“生命禁區”的救治空白,用雙手與死神賽跑,創造生命的奇蹟,被戰友們親切地稱爲“生命禁區的守護神”。

康西瓦烈士陵園裡,新一代的醫護人員整齊列隊,莊嚴肅立。面對高大的英雄紀念碑,他們的誓言鏗鏘嘹亮——“生命相托,永不言棄!”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