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聚兩會丨陸銘:有人在城市居住20年不能落戶,沒必要用學歷攔人
戶籍制度改革如何做?陸銘委員建議增加配額、降低學歷要求、城市積分互認等。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剪輯:孫駿(01:47)
近些年,許多城市陸續放寬落戶條件,積極引進人才,比如浙江、江蘇率先在杭州、南京、蘇州中心城區之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落戶在加速,但還有哪些障礙呢?3月3日,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啓程赴京參加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在行前接受記者採訪。
“最近一段時間來看,戶籍制度改革有點讓人意外的加快趨勢,我覺得挺好的。”陸銘說,“現在,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下的城市,基本上可以實現自由落戶,但我還是希望更快一點。”
他解釋,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數量雖不多,但這些城市裡,有將近一半左右的人被稱爲外來人口,沒有本地的城市戶籍意味着在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會遇到很多問題。
陸銘指出,未來大城市戶籍制度改革可以考慮以下方向:
第一,積分落戶制度。目前設置了配額,積分達標也不能馬上落戶,而是要排隊等配額。“這個配額已經在增加了,但可以再解放思想一點,增加再快一點,讓更多的外來人口順利落戶。”
第二,積分落戶的標準。主要有三個標準:實際居住年限、社保繳納年限、教育水平。他建議取消教育水平指標,從降低比重開始逐步取消。
“道理非常簡單,我們城市發展需要很多教育水平並不高的人羣,而這個人羣裡面,事實上存在大量的人口已經在這個城市裡長期穩定就業、居住,甚至很多人是繳納社保的。很多數據顯示,有的人在城市裡居住10年,甚至我碰到過居住20年的人,在城裡拿不到戶籍,沒有必要了,沒有必要用一個教育水平(學歷)攔他。”陸銘說。
第三,公共服務均等化。考慮到大城市現有的公共服務資源,如果一夜之間讓所有人都拿到戶籍,並不現實,一定要有漸進過程。會有一些人羣暫時拿不到戶籍,但有迫切需要,比如子女教育、公租房、廉租房等。政府能否在公租房、廉租房、子女教育方面,通過增加供應的方式,去覆蓋那些暫時拿不到本地城鎮戶籍、收入並不高、教育水平也不是很高的人羣。
第四,城市之間的積分累積互認。比如,一個人在南京待了3年,在蘇州待了4年,最後落戶到杭州去了,有沒有可能把前面7年的積分帶過來,就是在同等級的大城市之間實現積分的相互轉換和攜帶。
陸銘表示,有些事情已經在做了,但總的來講,還是要“加快速度、降低門檻”,這對於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來講是非常緊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