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兩岸貿易不好 臺灣經濟不會好
旺報社評
大陸最新貿易數據好於市場預期,不僅9月單月進出口規模創今年來新高(3.74兆人民幣),前3季出口總額17.6兆人民幣更擺脫衰退陰影,再次回到正成長0.6%。增長幅度雖然不大,但國際需求疲軟下已難能可貴。反映在第三季GDP達4.9%,也是超乎預期的好。
兩岸經貿高度融合
依照過往經驗,大陸外貿好臺灣出口旺,但今年適得其反。同樣來自大陸海關數據,今年前3季兩岸進出口總額衰退超過2成(以美元計算),其中臺對陸出口年減20%,自陸進口年減20.5%。兩岸貿易衰退,無疑是臺灣出口連12黑主要原因。對照臺灣經濟成長率表現,從年初一路下修到現在無法保2,IMF甚至預估連1%都不到,兩者之間顯然有一定的關係存在。
歷史軌跡清楚說明,自1988年兩岸開放貿易以來,隨着兩岸經貿高度融合,臺灣與大陸已形成一個經濟共同體。也就是說,大陸經濟好,臺灣不會差,聯繫兩邊的中間臍帶,就是兩岸經貿密切往來。面對兩岸貿易衰退,加上大陸貿易壁壘調查引發ECFA中止的疑慮,不禁讓人擔心兩岸經貿臍帶可能被硬生生扯斷。其後果不能小覷,影響範圍所及絕不只臺灣出口與經濟動能,還包括許許多多人的生計。
糟糕的是,目前兩岸情勢,似乎正朝這個大家不想看到的方向發展。更令人心寒的是,政府無所作爲,甚至漠視、誤導民意,認爲正好可以趁機降低對大陸經貿依賴,提升臺灣經濟獨立自主性,誇言兩岸經貿衰退對臺灣經濟衝擊不大,就算臺灣真的少掉大陸市場,還有美國市場可以補足,不需要太過擔心。
果真如此嗎?如前所述,在歷史文化與市場力量驅動下,兩岸經貿早已形成生命共同體,共同體關係生變,如同把肉從身體割除,怎麼可能不受傷。臺灣對大陸超過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是臺灣經濟的重要養分。兩岸貿易持續衰退下,代表養分的減少,如此簡單的道理還想騙?
更不用說,大陸在全球貿易地位逐年提升,根據WTO全球商品貿易統計,2022年大陸出口佔全球比重已來到14.4%,穩居世界第一,也是近10年(2012-2022年)主要出口國家中,如美、日、德、韓等,唯一一個佔比成長的國家(增幅約3.3%)。況且,不只貿易地位,大陸全球經濟地位也與日俱增。IMF估算,現今中國經濟成長率變動1%,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有0.3%受到影響。企圖用政治力抵銷大陸經濟磁吸力,只會讓自己付出代價。
美國市場難以替代
另一方面,美國市場真能替代大陸市場?表面上中美貿易戰的轉單效應,確實讓臺灣對美國出口成長。不過,若細看出口品項,可以發現成長的大多是以資通視聽爲主的終端消費產品。根據財政部統計,若以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作爲分水嶺,近5年(2019年至2023年1-9月)臺灣對美整體出口成長年均約12.6%,其中資通視聽產品達28.8%。進一步比對貿易戰開打前10年(2009-2018年),資通視聽產品對美出口年均成長率僅有4%,可驗證此一觀點不假。
對大陸出口則是以電子零組件爲主的中間財貨,而非終端消費產品,近5年這類產品佔整體對陸出口平均比重高達57.6%。換言之,臺灣出口大陸主要用來加工製造再出口,看重的是大陸世界工廠實力。出口美國則多作爲消費使用,着眼的是美國龐大消費市場。南轅北轍的出口品項足以證明,用美國替代大陸根本是無稽之談。更遑論兩者出口規模差距甚大,高達4倍以上。
上述事實足以說明,兩岸貿易衰退對臺灣經濟的傷害不容小覷。民進黨政府必須正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千萬不能誤判情勢,以爲降低兩岸經貿連結程度,可以爲臺灣經濟帶來正向循環。而應以積極、務實的態度,重建兩岸溝通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