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不要誤讀麻生戰爭覺悟論

旺報社評

日本前首相、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7日抵臺訪問3天,此爲麻生睽違12年的臺灣行,也是臺日斷交後自民黨訪臺最高層級。麻生太郎除會見蔡英文總統,與副總統賴清德及臺北市長蔣萬安舉行會談外,並在「凱達格蘭論壇」發表演說,他的演說非常尖銳,臺灣需要慎重解讀。

日本經濟疏美親中

麻生認爲阻止臺海發生戰爭需要靠嚇阻,嚇阻分三部分,第一軍備要有「嚇阻能力」;第二要有「執行能力」,亦即動用武力的意志必須得到人民認同;第三是最重要的,有能力嚇阻的事實讓對手充分了解,三項前提皆成立始能發揮嚇阻效果。麻生認爲,國家必須有普遍覺悟,萬一需要發揮嚇阻能力,要有打仗的心理準備,要將此明確的意志力讓對手知道,爲維護臺海安全穩定,有可能動用武力。

麻生太郎挺臺立場鮮明,強調「困難時互相幫助的日臺關係」,但民進黨將麻生的「挺臺」解釋爲「信賴」、「挺賴」,企圖爲「疑賴論」降溫。其實,日本在臺灣總統大選中與美國態度類似,不偏袒任何參選人,柯文哲與侯友宜訪日,麻生都樂意接見,還對侯友宜「臺海安定、臺灣安全、日本安心」的「三安」承諾公開表示歡迎。

麻生強調爲「和平」計,建立「嚇阻能力」的重要,但無意挑起與中國的軍事衝突。麻生直言,「確保區域和平穩定,對日本安保是攸關生死存亡的重大課題」,日本尋求與中國透過透明公開對話,建立建設性穩定關係,呼籲兩岸問題以和平方式解決,並希望明年選出的臺灣新領導人能堅持共享的普世價值,與日本共同合作面對外部挑戰威脅。

麻生直言「阻止臺海戰爭靠嚇阻」,但認爲「嚇阻」需配合「對話」,否則將加劇安全困境,使緊張局勢螺旋升高,最終導致各方皆不樂見的戰爭。下屆總統對印太和平最主要的貢獻將是重啓兩岸對話,但賴清德不認「九二共識」,一心想走入美國白宮,只會與日本對和平的想望背道而馳,坐實「麻煩製造者」角色。

日本雖「挺臺」,但無意犧牲對日本至關重要的中日關係,期盼美、中重啓對話能成爲重新調整中日關係的契機。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數度表達訪問中國的心願,探索中、日「首腦外交」的可能性,岸田雖在戰略安全上與中國針鋒相對,但重視雙方經濟關係,力爭打開中日關係困境。

日本在美、中競爭中選邊美國,造成中日關係持續滑坡,但仍維持「政冷經熱」格局,2022年中國繼續保持日本最大出口市場地位,雙邊貿易額爲3574億美元。中日未「脫鉤」,經濟共生模式文風不動。日本外務省調查顯示,在中國的日商超過3萬家,約佔海外日商總數4成,且在中國的日商平均盈餘爲15%,是日本海外及國內商社的兩倍,可謂獲利「金雞母」。日本《JB Press》預測,隨全球產業鏈逐漸縮小,各國因中、美對立各自形成經濟圈,日本經濟「疏美親中」的情形將益發明顯。

然而,日本財經界擔心,日本政府對輸中半導體制造設備設限,不僅將使相關日商損失近3成獲利,更可能影響日商在中國的未來發展。此外,《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指出,中國8月1日開始管制半導體生產所需之稀有金屬鎵及鍺的出口,此將對4成供應依賴中國的日本材料產業造成衝擊。日本經濟界呼籲岸田內閣對中全面恢復對話,將中日關係拉回軌道。

中日展現對話誠意

岸田訪中尚無進展,但執政聯盟的公明黨代表(黨魁)山口那津男打頭陣,於8月底訪中,助攻岸田對中外交。大陸駐日本大使吳江浩5日在日中友好協會主辦的「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週年研討會」上表示,無論中日關係遇到多大困難和阻力,皆應堅守初心「排除干擾」,確保中日關係在「正確軌道」上運行。

中日關係短期內不易出現結構性的改善,但雙方都展現「對話」的誠意。民進黨不要錯誤解讀麻生的「戰爭覺悟論」,當美、日都致力於與中重啓對話,臺灣應順勢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