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軍購預算暴增 錢哪裡來?

中國時報社論

隨着臺海情勢緊張、美臺關係提升,軍購新聞頻頻躍上新聞版面,媒體先後報導了F-16V戰機(2500億元)、大型無人偵察機(176億元)、新型戰車(405億元)、魚叉飛彈(800億元)、F-16性能提升(1400億元)、魚雷(54億元)、教練機(686億元)、反裝甲飛彈(118億元)、野戰防空武器系統(143億元)、營區警監繫統二期(128億元)、方陣快砲(101億元)、機動飛彈車(136億元)、第二階段潛艦國造(493億元)、飛彈巡防艦原型艦籌建(245億元)、微型飛彈突擊艇(316億元)等軍購案,總經費估計7647億元,需在未來數年編列預算支應。若加上路透最新報導川普政府臺灣要塞化」計劃,將銷售能夠阻止軍艦與登陸艦接近的智慧水雷遠程火箭炮系統等新型武器,國防負擔將更沉重。

據中央政府總預算,國防支出編列3668億元,佔比16.3%,雖低於社會福利教科文支出,但採購戰機另編列特別預算290億元,再納入基金預算576億元,廣義國防支出達4534億元,佔GDP比、歲出比及單項成長率都是最高,已嚴重排擠經濟發展及教科文支出,勢必得縮減經濟、民生、教育支出。從預算分配來看,我國將從一個追求成長的「福利國家」變成「戰鬥國家」。

新冠疫情雪上加霜,財政預估今年度稅收將短徵約1200億元,加上紓困特別預算分年舉債,除原先規畫的1738億元舉債外,還需要增加2700億元,今年舉債將超過4438億元,創10年新高,舉債空間僅剩1兆元,恐怕難以因應未來的需要。

陸美緊張臺灣成棋子

走上財政惡化之路的原因很明顯,除新冠疫情外,更主要是陸美關係緊張,民進黨政府依附美國印太戰略」充當棋子,參加對北京的圍堵,大陸因而提高軍事壓力,臺灣必須做好承受大陸第一擊的自我防衛;美國也樂於多賣一些武器給我們。

但是,和美國軍事關係愈緊密,就愈往北京的「紅線」接近,陸方對臺的軍事壓力就越高;但兩岸軍事力量差距太大,即使努力發展非對稱作戰能力,對美國協助防衛的需求還是會越來越強烈,也需要採購更多武器,形成軍事支出膨脹、依賴美國、兩岸關係更緊張的惡性循環。

財政債臺高築,就會排擠經濟建設幼兒照顧、老人長照基礎建設的維護翻新、現代科技的創新、矯正貧富不均所需的社會福利、財政補貼的經費。聯合國2017年控訴美國高度貧富不均之下,有2成美國人淪爲窮人,地方政府不能提供乾淨用水和適當衛生設備,導致寄生在十二指腸的鉤蟲再度出現。臺灣社會兩極化也越來越明顯,政府若不能投入資源遏止貧窮化趨勢,未來並非不可能出現類似情景。

臺灣幾乎所有國防採購都是美國軍售,對GDP沒有什麼貢獻,錢應儘量用在教育、基礎建設與幼兒老人照護與社會福利,不但可提升生產力,還能帶來更高的所得、更好的生活水準和民衆的幸福感;武器裝備若備而不用,仍然會折舊耗損,最後報廢消失﹔若真的使用,就表示國家進入戰爭狀態,不管是否家毀國亡生靈塗炭戰火之下社會根本沒有持續發展的機會。有智慧的國家領導人應該懂得躲避戰爭之禍害,將資源投入具有生產性的建設,才能創造幸福社會爲國人稱頌;若衍生出戰爭或類戰爭的風險,或直接步向戰爭,就是一個沒有道德、該受譴責的領導人。

切莫走上窮兵黷武之路

我國人均生產在全球排名30名以內;在各種競爭力評比中也有不錯成績;幸福指數排名在30名上下,人身安全更是全球前3名的安全之國。在全球近200個國家或經濟體中,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成就;而這些成果,都是耗費半世紀以上的時間,在先人們發揮智慧避免戰爭、流血流汗累積而來的,任何人不應以輕率的決策將其毀滅,切莫讓國家走上「窮兵黷武」之路,葬送臺灣的繁榮和幸福。

一個好的國家領導人,不應該置國家正常發展於不顧,將資源無止盡地投入國防軍事,排擠社會正常發展的需要,否則就是不道德和不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