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蔡麥會風暴 引信尚未拆除
中國時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29日展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導致美國拜登政府忙於風險管控,淡化蔡英文過境美國的政治意涵,強調符合臺灣總統過境的慣例,北京沒有理由過度反應,但仍無法平息各界對美中關係會更加惡化的憂慮。蔡政府的躁進外交操作沒有創造外交突破,卻衝擊臺海安全形勢,甚至可能影響美臺長久以來的互信。
過度自信 從高調轉低調
《金融時報》3月6日率先披露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將在洛杉磯與蔡英文會面,取代他親自訪問臺灣,民進黨就高調宣稱,這將是臺灣元首在美國本土會晤的最高層級美國政治領袖,刻意打造蔡英文又創重大外交突破的形象。拜登政府則低調定位蔡英文是「過境」、不是「訪問」美國,屬「非官方、私人」性質,與她過去6次過境沒有任何不同,但避免評論最關鍵的「蔡麥會」。
蔡政府外交團隊顯然過度自信,高估本身操作能力,低估中共意志,以爲以洛杉磯會面代替麥卡錫訪臺是個巧妙安排,大陸不至於採取激烈反制行動;美方的考量則是,在展現支持臺灣同時,勸阻中共過度反應。而中國大陸從來就反對美臺之間任何形式官方往來,更不能容忍雙方提升接觸對象,掏空一中政策。美中臺三方對抗白熱化,醞釀一場新的外交風暴,若蔡麥會如期於下週登場,北京報復行動的程度與規模是各界關注焦點。
中國大陸先發制人,在蔡英文出訪前挖走臺灣重要邦交國宏都拉斯,外交部與國臺辦並發表措辭強硬聲明,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分子頭目」以任何名義、任何理由「竄美」,堅決反對美方違反一中原則,同臺獨分裂分子進行任何形式的接觸,以及蔡英文若與麥卡錫接觸,「我們對此堅決反對,必將採取措施堅決回擊」。
去年8月前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臺灣,中共大規模實彈軍演造成了第4次臺海危機,爲了避免危機重演,拜登政府展開風險管控,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與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通話,試圖爲蔡英文過境造成的緊張情勢降溫。拜登政府並首度由亞太助理國務卿康達,針對「臺灣總統過境美國」向媒體簡報,而這個簡報一波三折,從延遲、取消、到再舉行,充分顯示事件的高度敏感與複雜性。
康達表示,過境事實明確,也是慣例,符合美臺非官方關係,且符合美國不變的「一箇中國」政策,以及北京「改變現狀的片面試探不會迫使美國政府改變我們長期協助過境的做法」。康達傳達了兩個訊息:試圖安撫北京,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以及警告大陸必須有所節制,美國不會向壓力屈服。
誤判情勢 低估北京反應
蔡麥會已被炒得沸沸揚揚,但美國與臺灣及麥卡錫都絕口不談細節,會談是否舉行、採取公開或閉門方式、以及對話內容,將決定中共反制的程度,目前各方保持低調、神秘,使整個事件顯得格外弔詭。
蔡英文出訪仍在持續發展中,未來充滿了變數,但已暴露出蔡政府外交團隊的決策思維過於偏狹、主觀,迷信美臺關係空前友好,更忽視了美臺關係無法跳脫美中臺三角關係及美中戰略競爭架構的制約。
由於美中緊張形勢空前嚴峻,戰略互信脆弱,經不起臺灣問題的衝擊,蔡麥會使各方陷入無法妥協、退讓的兩難;另外,拜登政府正積極試圖恢復美中高層溝通管道。拜登已兩度公開表示,期望很快能與習近平通話,國務院全力恢復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大陸,北京一直沒有正面迴應,現在勢必要等到蔡英文此行塵埃落定後纔可能有行動。在美方全力修補與北京關係過程中,出現臺灣的變數,蔡政府運作應更爲細膩,以免影響雙方互信。
蔡英文抵達紐約後的活動已漸趨低調,接受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頒發「全球領導力獎」,及發表演說都未對外公開,現在各方也都回避蔡麥會議題。標榜「民主深化、共榮發展」兩大目標的元首外交已經失焦,這就是昧於現實,過度操作的結果。蔡英文過境美國加深美中臺關係緊張,而同時在中國大陸訪問的前總統馬英九促動兩岸交流對話,雙英出訪相互激盪,何者符合臺灣利益,相信人民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