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港區國安法》通過 美國何以強烈反彈?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20年6月30日上午,一如預期在北京表決並通過了《港區國安法》草案,總計共獲這次出席常委會會議的162名人大常委全票通過,這表示法案必須通過,而且一定要擇在七月一日之前通過,有中共中央高層一致的共識與決心。
但法案全文並沒有在通過後立即公佈,而是到了當天傍晚才正式發佈,主要原因應是法案在完成表決後,當天下午尚需與「基本法委員會」開會,討論將「港版國安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的安排,所以必須走完所有程序,才能正式公佈。
這項法案的通過,本來預期反應最強烈的,應該是當推首當其衝的香港。但意外的是,美國卻變成是本次事件主角之外,對法案有相當強烈反彈的國家。爲什麼美國會有如此的傾向,則正是本文要來探究的主題。
反中、反法案相關人士 異常冷靜
首先要提的,是法案通過之後,身爲標的物的香港,雖沒有預期中那麼樣的熱烈反彈,像「香港民陣」此前有申請「七一遊行」,已被警方以防疫限聚爲由反對批准,儘管仍有不少港民號召當日上街抗議對國安法的不滿,是否能像去年七一遊行,因受到反送中運動影響有55萬遊行人數創新高,還是有待觀察。
但一些往昔在反中或反法案表現強悍的個人及團體卻異常冷靜,譬如說「衆志」黃之峰,在辭悼秘書長一職後,也同時宣佈退出「衆志」。此舉是爲了他所說不要因爲他個人影響到團體 ,還是刻意撇清與「衆志」的關係,很難說清。
反倒是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更爲冷靜,她在當天上午只說:等港區國安法正式實施後,港府會盡力解釋如何落實執行。
美國事前制衡中國
至於美國,預期《港區國安法》可能會通過,在事前就充分運用了行政與國會的力量,來制衡中國,並祭出可能對香港的制裁:
最新的一次反擊,是美國參議院在2020年6月25日通過《香港自治法案》( Hong Kong Autonomy Act ),這個法案是由賓州共和黨參議員圖米(Pat Toomey)和馬里蘭州民主黨參議員範霍頓(Chris Van Hollen)共同提出,對會幫助中國「限制香港自治」的企業和個人實施制裁,如凍結資產、拒發籤證等措施,以及與他們有生意往來的銀行。
另方面,密蘇里州共和黨參議員霍利( Josh Hawley )在提案討論過程中也提出另外的建議,要求對「中國違反了 1984年保障香港自治協議」提出譴責,並列入法案,而這些增加內容與本來的法案,最終被合併爲一項法案,並改名爲《香港問責法案》,獲參議院一致通過,但仍需經衆議院表決,纔會送到川普的桌上籤署。
其實,川普在2019年11月27日簽署生效《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和《保護香港法案》時,就已經要求國務院每年定期向國會遞交報告,以覈查北京當局是否遵守其「一國兩制」的基本承諾。
實際上,美國國務卿依目前《香港政策法》,須定期向國會提出香港情勢評估報告。去年11月生效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則要求國務卿在報告中,特別檢視香港各方面自治及自由情況,並認定香港是否仍符合美國法律下的特殊待遇。
▲ 美國對《港區國安法》反彈相當強烈。(圖/路透)
美國製裁助中企業 法源爲《香港政策法》
這些都可以看得出來,美國一方面對中國在香港訂立《國家安全法》時以通過一連串法案來進行反制,但另方面也是運用這些法案,來規範美國政府部門不可懈怠的去執行一些對中國或香港的反制措施。
所以,國務卿蓬佩奧在美國國會聽證時,說明《港區國安法》通過之後,香港就不再繼續適用於美國在1997年7月之前的法律待遇。
主要是依循《香港政策法》規定,並要追溯到1992年,當時,美國政府鑑於香港主權將被移交給中國,需重新釐定對港政策,國會通過《美國-香港政策法》(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又稱爲《香港關係法》、《美港關係法》。
該法案容許美國依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國對香港實行「高度自治」的承諾,在金融和文化等領域給予香港有別於中國的待遇,並且視香港爲「獨立關稅區」,以及在一國兩制框架之下,支持香港的人權、民主與自治,保障香港的生活方式,及美資在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和自由港的營商。
這些給香港的特殊待遇,簡單來說可包括:1. 視香港爲獨立關稅區。2. 可設立雙邊關係。3. 貨幣自由匯兌、簽證待遇有別中國其他地區。
再根據蓬佩奧聲明中有關1992年的《香港政策法》,如香港被確認其自治狀態與中國其他地區無異,美國總統可授權行政部門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並且終止中國通過香港取得美國敏感科技技術的渠道。
上面的說明,美國積極通過一連串法案,問責中國,也制裁在香港協助中國的企業及個人,其法律的來源就是1992年的《香港政策法》。
► Her和她 女孩想要的都在這
熱門點閱》
► 呂秋遠/國民黨佔立院成鬧劇?取決「這十點」!第一點沒做到就成「夕陽花運動」
► 單厚之/國民黨還能死抱九二共識?新的「創造性模糊」 國民黨下一個兩岸論述?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