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徵信豈能如此不嚴肅
近日,江蘇南通市民房女士在查詢個人徵信報告時發現,職業信息工作單位一欄中竟然出現侮辱性字眼。不少網友表示,看到後既驚訝又憤怒,徵信報告被一些金融機構不當回事,竟如此隨意填寫徵信內容。
這個消息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爲徵信報告信息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如今卻驚現侮辱性字眼,這種巨大反差令人愕然。人們不禁要問,爲什麼如此明顯不合適的文字會通過層層審查出現在徵信報告裡?這僅僅是個案嗎?這些疑問的背後顯示出人們對個人徵信報告安全性的憂慮。
徵信是最重要的信用評估工具,代表着專業、權威、客觀的信用評估,不僅是公民申請信用卡、辦理房貸等金融活動的重要參考依據,還關係到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一個企業的名譽。如果個別金融機構隨意填寫徵信報告,是極其不嚴肅的。相關漏洞需要及時堵住。
徵信系統是一個大平臺,數據是由各個相關金融接入機構傳送來的。金融監管機構對於徵信系統的管理,不能僅侷限於“後端”,即規範徵信的查詢和使用,還要細化管理徵信的“前端”,即徵信數據的輸入。儘管一些金融機構的信息錄入者和機構負責人可以填寫借款人的一些信息,但不能無視道德底線和法律責任。同時,徵信審覈機構要加強對個人徵信系統相關信息的傳送與審覈管理,儘快填補徵信管理中的“真空”環節。
今年初,央行發佈《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着力推動信用信息在信息提供者、徵信機構和信息使用者之間合規使用,使徵信監管有法可依。隨着徵信業務管理的深入推進,個人和企業徵信保護力度必將細化。人們期待,“想怎麼填寫徵信就怎麼寫”的任性行爲將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