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研良語-借鑑美國 提升我國AI技術人才

圖/freepik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9年曾提出未來在15~20年內,世界上將有14%工作被人工智慧(AI)取代,另外有32%工作將被迫改變,這也代表着企業在面對數位浪潮襲擊下,除了面臨轉型外,人才也必須跟着轉型而重新塑造新技能,甚至產生新的職業。也因此,主要科技企業無不積極強化及培養AI能力。

依據Tortoise顧問機構所發表的2023年「The Global AI Index」報告中,透過人才、研究、發展與商業化各項指標中,美國均名列第一,成爲全球AI指標之冠。究竟美國如何培育AI相關人才,以下列出重點措施如下。

■政策端:鼓勵女性投入STEM、培養多元勞動力

其一,政府簽署H.R. 321與H.R. 255兩項法案,鼓勵女性擁抱科技。2017年,當時的川普政府爲鼓勵女性加入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領域,年簽署了兩項H.R. 321與H.R. 255法案,並授權美國太空總署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徵召女性員工,從事科學、撰寫程式及研究等工作,提升女性在科學、電腦運算及研究領域的工作機會。

其二,制定「新興與創新技術之體驗式學習」之勞動力發展計劃,培養多元的勞動力:美國爲了增加新興技術產業的人才需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2022年提出3千萬美元的「新興與創新技術之體驗式學習計劃」(Experiential Learning for Emerging and Novel Technologies, 簡稱ExLENT)勞動力發展計劃,通過資格者提供高達100萬美元的獎助金,透過個人體驗式學習及做中學的模式,培養多元的勞動力,提高勞工對新興技術領域包含智慧製造、AI、生物技術、量子科學、半導體等工作機會與興趣。

■教育端:從小培養運算思維、強化STEM教育

其一,聯邦政府制定五年STEM教育策略計劃,建立基礎運算思維能力:美國在2015年時有40%高中沒有物理課,60%高中沒有程式設計課程,早在2017年川普籤屬總統備忘錄,規劃至少2億美元支持國內STEM教育,特別增加電腦科學在小學、中學、高中教育比重,這些技能將與未來職場工作息息相關。另外聯邦政府亦在2018年公1了新五年戰略計劃「制定成功路線:美國的STEM教育戰略」。其中有三項戰略分別是建立培養STEM素養基礎、提高STEM教育多樣性、爲未來STEM教育做準備。政策中除了講述美國STEM教育的戰略規劃外,還特別強調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 的重要性,培養每個人都需要具備運算思維能力。

其二,運用AI夏令營強化基礎技術能力養成:美國爲廣泛強化基礎科學教育,除了一般學校教育外,還透過聯邦政府及企業共同成立AI夏令營活動,對象包含小學至高中生爲主要課程設計,目前以高中生爲主。其目的是教導學生如何運用機器學習、電腦視覺、深度學習等技術來打造數位產品及機器人,例如針對國小及國中生,課程以Minecraft與Roblox等遊戲導入爲主,而高中生會以學習程式爲主,包含Python、R、C++等語言,通常會由企業指定題目,再交給AI夏令營學生去解題,不僅解決企業人才荒,也爲未來AI人才強化基礎技術能力。

其三,提供各類獎助金培育AI專業人才:AI運用產業非常多元,即使不是電腦科學相關背景,也能夠培養成跨領域AI人才,透過獎助金的培訓就是其中一個途徑。美國聯邦政府根據「國家人工智慧倡議法案(National AI Initiative Act)」,要求各機構透過獎助金方式培育AI相關技能及人才。目前獎助金多提供給AI研究生及博士後研究居多,確保能培育美國AI高端技術人才,並持續領先全球。

當衆人目光聚焦在AI大型企業研究與應用型人才培育時,卻忽略到AI需要從小培養數位與運算素養的重要性,相較於其他國家,美國的AI教育與產業政策推出較晚,但由於美國政府很早就着重在STEM教育及培養運算思維能力,因此當全球面臨AI逆襲、人才缺工狀況下,後續才能急起直追,在全球AI產業佔有領先地位。

■臺灣教育應協助學生培養探索能力

目前臺灣教育仍以學科爲重,學生常常選到不符合自己性向或興趣系所,大一生想轉系,卻因成績不佳而喪失轉系資格,等到重考後才能再次選擇適合的科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大一、大二時,只分院但不分系,讓學生有充足時間可以嘗試再轉到適合的科系,或許這樣模式可以給臺灣的教育借鑑,從學生時代養成探索能力,讓領域界限不再那麼明顯,才能更有機會培養AI及T型人才。